首页

搜索 繁体

第724章(1 / 2)

!!!

好东西啊!!!

後唐末帝李从珂在亡国时举族与皇太後曹氏自焚于玄武楼,传国玉玺从此不知所踪,後晋献上的那块玉玺是他们的开国皇帝石敬瑭自己铸的,根本不是秦时传下来的那块玉玺。

但是契丹人要和中原汉人争正统,就算玉玺是假的也必须是真的。

说他们的玉玺是假的?好啊,有本事把真的拿出来!

他们大辽有秦时传下来的传国玉玺,你宋有吗?

大宋、大宋还真没有。

辽国恶心人的时候是真的很恶心,辽兴宗觉醒正统意识後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拿分点,还以还以“得传国玉玺为正统”为题来作为科举考试的题目,可以说是在大宋脸上啪啪扇巴掌。

当年他们太宗皇帝率军进入後晋的首都汴梁还在皇宫中称帝并改国号为大辽,就算如今汴梁不在他们手上,他们灭了後晋就能接过後晋的正统,後晋之後的汉周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中原王朝不是讲究什麽五德终始吗?後晋是金德,金生水,那他们大辽就是水德吧。

至于从周那儿得来帝位的宋,嗯?周都没地位宋哪儿来的地位?

五代梁唐晋汉周,契丹人非要这麽说的话大宋也没法反驳。

那麽多理由摆在面前,宋人自己看看谁才是正统?

当然是他们大辽!

宋:……

对于契丹人自诩华夏正统的行为,大宋表示强烈谴责。

辽国有大儒给他们辩经,大宋遍地是大儒,还能在嘴皮子上输给蛮夷?

骂!往死里骂!

汉人的自尊让他们接受不了被番邦外族压一头,就算大宋经常被番邦外族欺负,读书人的自视甚高依旧觉得辽国蛮夷之邦没资格和他们相提并论。

澶渊之盟约定两国兄弟之国又怎麽样?那叫权宜之计!契丹人不会真觉得他们能和大宋平起平坐吧?

苏景殊:……

就是吧,也不能那麽不把辽国放在眼里。

虽然他也是读书人中的一员,但是不得不承认,大宋读书人总是在不合适的地方挺直腰杆不服输。

但凡把这份骨气放到正经战场上,之前几十年都不至于被辽国和西夏联合挤兑成那样。

辽兴宗之後的辽国在给大宋的国书中自称北朝,称大宋为南朝,说是互为南北朝都是中国,南北朝的称呼一出来大宋朝堂立刻炸锅。

见鬼的南北朝!他们大宋是大一统王朝!早晚要把该死的党项和该死的契丹都干掉!

咳咳,对当时的大宋来说,後面那句纯属犯癔症。

大宋的反击是再次对辽国的行为进行强烈谴责,并在重编五代史的时候把契丹人作为“四夷”扔进了附录里。

辽国:???

胡诌!这是胡诌!是赤裸裸的污蔑!

然後辽国为了报复就把大宋皇帝的发家史编入“四夷”扔进了辽朝国史的附录里。

互相伤害是吧?来呀!

就……

你们高兴就好。

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古代的世界也是如此。

每当苏景殊觉得两国交锋是紧张严肃的大场面时,现实就会及时给他提个醒儿说政斗其实没那麽可怕。

紧张吗?的确紧张。

严肃吗?见鬼的严肃。

平定西夏的确让朝堂上下精神大振,但是现在来看,似乎有些精神过头了。

朝中大部分人竟然觉得燕云百姓在契丹人手下过的凄惨,一年又一年的盼着大宋军队去解救他们,只要朝廷派军队过去,燕云各州的百姓肯定箪食壶浆热烈相迎。

动动脑子啊亲,老百姓真要过的那麽凄惨还用得着等大宋军队去解救?人家自己不会造反是咋?

党项百姓被贵族欺压成那样偶尔都还敢动一动,燕云地区汉人、契丹人、奚人混居,官府欺压的太狠他们立刻就能揭竿而起。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处造反百处响应,造反的百姓轻轻松松就能牵制辽国数十万大军。

燕云地区在辽国的治理下没有生乱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百姓能照常安稳生活。

人家小日子过的好好的,凭什麽对陌生的军队笑脸相迎?

朝堂上的内斗都能打的鸡毛乱飞,朝中有外族吗?没有,都是汉人。

不是身为汉人就一定会向着汉人,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要想当然啊喂。

苏景殊开始时还试图说服他哥和使团里的其他人,据理力争了三天後发现根本劝不动只能无奈放弃。

算了,等到了幽州再说。

等他们亲眼看到幽州百姓过着太平和乐的日子,总不能还睁着眼睛说瞎话硬说人家过的水深火热需要拯救。

苏景殊放弃和其他人辩论,凑到苏颂跟前问问题,“大人,您以前到过幽州,幽州城的情况到底是什麽样儿?”

那什麽,他没去过幽州,也不知道燕云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