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沈宣与他们正相反,似乎什么都能亲自干,一点也不把自己当成个哥儿。
越是这般,薛凤麟心中却反而对他生出了一丝尊敬之心。又怜悯他吃了很多苦,总想着待自己回了京城,就算是不会娶他,也必定好好照顾他一世。
翌日,沈宣一早起来,用剩余的猪油煎了饼子。
吃过早饭,他便去了昨晚放地笼的河沟。先试探的拉了拉拴地笼的绳子,感到里面比昨天沉了很多。
沈宣心中一喜,用力把地笼拽了出来。便发现五节地笼里,越到底部,越是装满了活蹦乱跳的鱼虾,足足有十来斤重。
沈宣的背篓里已经装不下了,就把地龙连着里面的鱼虾先搬回家。
他将河虾和一些小鱼分捡出来,放进一个水盆里养着吃。剩下的泥鳅和鳝鱼则装进了一个大竹筐里面。
做完这些,沈宣就把地笼铺在地上晒好,然后背着那只大竹筐去了官道。
今日因着要去城里,为了方便行动。沈宣用了一根破布条绑住了额头,遮住了那颗暗淡的孕痣。
不一会儿,远处有一辆牛车驶了过来。一看就是要去城里卖粮的农民,车上堆满了玉米棒。
沈宣伸手把那辆牛车拦住,花了两文车马费上了车。
这种村里进城的牛车,都很乐意在路上捎人,一个人两文,车主也可以顺便赚些外快。
沈宣刚一上车,赶车的大爷便盯着沈宣看了一会儿,然后对他道:“你这么俊的一个男娃娃成亲了没有?若是还没娶亲,要不要我给你介绍一个?”
沈宣虽是个哥儿,但遮了孕痣以后,却完全同一名俊美的男子无异。那大爷也是个好做媒的,就想着给他介绍一门亲事。
沈宣一时有些尴尬,只得笑了笑道:“不必了,我已经成亲了。”
那大爷一听就颇为好奇的问道:“已经成亲了?娶了什么人家的好女儿?”
沈宣只得胡乱编道:“娶了个哥儿。”
“你啊,怎么娶了个哥儿?”哪知那大爷听了便十分遗憾的摇摇头道:“就你这张脸,要是放我们村里,黄花大闺女你随便挑,怎么就娶了个哥儿呢?”
沈宣:“……”
他很是有些无语,大晋朝哥儿处境艰难,女子倒也没好上多少。
村里无论是女子还是哥儿,不过都被男子们视为私人物品罢了。女子瞧着地位高些,也不过是因着更好生育。
沈宣在现代世界里熏陶了多年,思维早就已经与现代人一般无二。
他心中虽对大晋哥儿的社会地位颇为不平,但也知道凭着自己的一己之力无从改变什么。只得闭上双眼,靠在玉米堆上,沉默了一路。
半个时辰以后,牛车终于来到了城门口,沈宣给了那大爷两文钱下车。
这里是乐洲城,离云水村最近的城市,也算是颇为繁华。
沈宣一进城,就打探了归云楼的位置,然后便朝着城北最热闹的一条锦鲤街直奔而去。
云水村生活单调,可以赚钱的营生也十分稀少。沈宣又无田地,若是一直只呆在云水村,根本无法立足。
他早就想到乐州来寻找商机,这次既然来了城里,自是要抓住时机好好考察一番。
第9章
从城南到城北的距离颇远,沈宣用最快的速度步行,走直线过去,也整整走了快一个时辰才到。
他清早出门,一路奔波。等到了锦鲤街时,时间已经快到巳时,街上的铺子都开了门,路上也已有不少百姓来来往往。
乐州城很大,城南城北就大不相同。城南住的多是些普通百姓,南码头的集市卖得也是些老百姓的生活用品。
而这城北的锦鲤街却不同,因着靠近乐州书院,附近住的也都是些有钱人。商铺大都是茶楼、玉器、笔墨书画等高雅路线,路上的行人也都穿着绫罗绸缎,明显要比城南富贵了许多。
沈宣背着一个背篓,一身打满补丁的旧衣,在这街上就十分扎眼,颇有些格格不入。
他先在街上寻找归云楼在哪,走了一会儿才看见远处有间很大的酒楼,共有三层楼高。
这酒楼的门庭共有一丈多长,修的蔚为壮观。一楼的房檐下挂有一个巨大的牌匾,上书归云楼三个大字。
就是这里了!沈宣精神一震,没想到那个陈采买还有些来头。
他走到归云楼门口,便瞧见一楼雅座里已经有不少的客人落座饮茶。
大多数客人看穿着便知是文人学子,正聚集在一起吟诗作对,引经论典,瞧着好不热闹。
原来这归云楼正是乐州城里最大的一处雅集场所。那些文人名士们平日里最爱来此以文会友,相互结交。归云楼就为他们提供酒水茶饮,还有表演娱乐。
“看什么看?这里是读书人来的地方,讲究层次。这位小兄弟,抬头看看上面的字,可否识得?你可莫要胡乱闯入,冲撞了里面的老爷们。”
沈宣正看着热闹,便见一个小厮模样的守门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