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的。”
齐贺虽是如此说,心里也没有完全的把握,他赌蒋伯松能明白圣上的 意思。
没过两日蒋伯松便上疏给圣,言:今国逢要事,国库之需,臣夙夜忧叹,辗转难寐。
臣虽不才,然受今上圣恩,享荣华富贵。今为社稷之安稳,臣决意将金银财宝、田产宅邸,悉数捐出,以充国库。
臣深知一己之力微薄,然拳拳报国之心,天地可鉴。愿圣上纳臣之微献,以解国之困厄。
臣愿与陛下及天下臣民共渡难关,为我朝之昌盛,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圣上收下他的上疏后,便撤了一半的皇城司探子回来。
圣上回蒋伯松:“蒋枢相此举,实乃大义。卿之慷慨,朕铭记于心。此等家当,吾定会妥善用于国之所需,不负卿之一片赤诚。卿之忠勇,当为群臣之楷模。”
随后,蒋伯松便将家中财物,田产地契等物一应送到了皇城司负责在蒋家门口查探的领班手中。
皇城司的探子,立刻就压着这些东西送去了圣上的私库。
圣上没有大半蒋伯松,不费一兵一卒,很轻松的将蒋伯松的家产入了自己的私库。
这都仰仗齐贺。
圣上不想动蒋伯松,怕牵一发而动全身,齐贺便出了这么个主意,智取。
蒋伯松汲汲营营半辈子,最后的都到了圣上的私库,自始至终齐贺也不知道他贪了多少,上缴了多少?
因为圣上并没有公示,他只是 相应地多拿出来三十万两银子,给北境和西境平分了。
圣上在心里给齐贺记了一功,准备升任他为右谏议大夫。
只不过如今蒋伯松告病在家,他需要枢密院那边梳理出来。
圣上提了一位枢密院副使,刚从外地调回来的尹大人也跟着官升了一级。
第334章 吴家哥儿
二月初,陆娴历经波折终于生了,是个俊秀的小郎君。
小家伙哭声嘹亮,仿佛在向世界宣告他的到来。
当消息传到大长公主府的时候,大长公主激动不已,忙吩咐女使将之前准备好的赏赐给拿出来。
不说吴家,她也算是有了后,盼望着的这一天终于到来,如今终于如愿以偿。
她马上吩咐备马车,带着给陆娴的赏赐去了吴家。
小郎君俊秀,大长公主抱着孙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她仔细端详着孩子的面容,觉得他长得十分可爱,与她儿子小时候颇为相似。
大长公主看过小郎君,又抬头看了一眼,背着手站在一旁的吴三爷。
心中突然有种终得圆满的欢喜。
小郎君刚出生,闭着眼睛睡觉,大长公主抱了一会儿,就将她递还给了乳母。
乳母小心翼翼地抱进屋里。
大长公主在堂屋的椅子上坐了下来,她坐下后,也招手让吴三爷坐:“宁儿,娘说句不该说的。
寿哥儿从小在你们跟前养大,一早已经养出了父子、母子的恩情,你们想养他在跟前,娘不说什么,可他终归不是你跟娴娘亲生的。
现下你跟娴娘也有了嫡亲的儿子,娘以为你们还是找时间跟寿哥儿说清楚他的身世。
免得以后他有所误解,造成父子不和,兄弟不睦的后果。”
吴三爷听着,抬头看了大长公主一眼。大长公主盯着他,想得到他一个答复。
他移开视线,思虑了一下说:“儿子知道了,会找时间跟寿哥儿说清楚的。”
吴三爷想了一下,觉得他娘说的没错,他们跟寿哥儿有感情,寿哥儿跟他们也有感情。
他们不说清楚,寿哥儿会以为他是这家里的嫡长子。待他长大了心思转变了,若是他得不到嫡长子的待遇,吴三爷无法保证,到时他会不会心中不平。
是得早早地说清楚了好。
大长公主见吴三爷应下,便指着她拿过来的小樟木盒子,说:“那里有两个铺面和一处庄子的地契,是给娴娘的。”
陆娴生产辛苦,这时候还没有醒来,吴三爷便拱手向大长公主道谢:“儿子替娴娘谢过阿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