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6章(2 / 2)

过他,走了出去。

李斯看着太后的背影,眼神颇为复杂,立马也跟了上去。

之前入澧阳宫,李斯没时间仔细看看周围,现在得了空,这才发现这里的人个个都挺不简单。

不说太后,就连她身边的宫女,都满脸肃意,让人看着不像是个宫女,倒有点像武将。

门口那几个侍卫,同样也是杀气凛凛,活像几个门神。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对太后十分恭敬,比之大臣看到秦王还要尊敬。

李斯眸中满是不解。

赵元溪带着人到了沧浪阁,法家、儒家的学子都各自占了一间房间,所有人都在忙碌。

法家那边十分安静,倒是儒家那群儒生正吵得不可开交。

虽然赵元溪给这些学子都提供了纸张,但是还是有大批现存的书籍还是用竹简。

双方吵着吵着,就抄起竹简干起架来,周围的人已经见怪不怪,甚至还会停下手中的事,给他们叫几声好。

先秦时代的儒家还并如后世那般压抑人性,有仇那是当场就报,讲究以理服人的同时,也懂一些拳脚功夫。

李斯看着快要大打出手的几人,眼皮抽动,若他没看错的话,他师弟张苍是不是也在里面?

张苍和李斯同样拜于荀子门下,只不过李斯年纪比张苍大,入仕时间也比张苍早许多。

张苍的才华即便是李斯也不免有些嫉妒,可现在这位天才小师弟在干嘛?拿着竹简和人掐架?

李斯眨了眨眼,确定自己没有看错,心情不免微妙。

赵元溪轻咳一声,里面的人这才停了下来,局促不安地站那朝她行礼。

张苍看到太后时,脸上还挂着笑,可看到太后身后的李斯,就再也笑不出来了。

丢脸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熟人面前丢脸,尤其是他还知道自己以前那副死装样,那就更丢脸了。

赵元溪笑问,“你们在吵什么呢?”

只是编些启蒙教材,怎么就让这些天之骄子干起来了。

张苍理了理衣服,正色道,“我认为在书本上应该增加音注,这样哪怕不识字也能通过音注知晓字音,进而理解字词的意思。”

另一人站出来反驳,“音注复杂多变,哪能统一,不同地域不同发音,汝等擅自注音,不会误人子弟吗?”

秦国现在连字都没能完全统一,除了官方文书讲究要用小篆,其他的文字那真是想用哪种的都行,如今却想统一发音,的确是个不小的难题。

第51章 君子生于义

事虽然难办,但赵元溪却知道这是大势所趋。

秦国是在统一六国后,才正式车同轨,书同文。

如今秦国常用的字体一般有三种,一种是更为古老的大篆,一种是更为规范的小篆,另外还有一种是秦国官吏在日常文书使用的秦隶。

小篆虽更为官方,但这几种字体其实都有使用。

只是字就已经如此复杂,更不用说字的发音。

现代都有十里不同音的说法,两千多年前的秦国更是如此。

赵元溪挑眉,看向一旁的李斯,“李卿,有何高见?”

李斯静静地听了一阵,便觉醍醐灌顶,“斯以为写上音注更佳,多地虽口音不同,但终究还是得以官话为准,既然是要让人通识秦国的文字,自然也应遵循秦国官方的口音。”

一个字有上百种写法,那是麻烦,一个字有上百种发音又何尝不是?

李斯一直在想如何能让上面的命令,准确地传递到下面。

官方统一文字可以达到这个目标,但这还不够。

文字弥补不同发音带来的麻烦,在不同时空传递信息的能力,但是在相同时空若要传递信息总归是需要用口来说,为此才亟需推行官话。

但是人的语言习惯并非一下子就能改变的,若想将准确的官话完整的传递下去太困难。

现在他却找到了答案。

官话之所以难推行,就是因为那些学子来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口音,积重难改,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改变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