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6章(1 / 2)

谢先生,早上有您的信件。

我的?

谢景霄疑惑地放下碗筷,接过信件。

这年头寄快递的居多,寄书信却是少之又少。

更何况,信封还是古朴的牛皮纸,封面是用毛笔题写的,字体遒劲有力。

寄出的地方是炉镇,收信的地方是他跟檀淮舟之前居住的独栋别墅,看来是跟之前的快递一样,辗转反侧来到这里的。

他小心翼翼拆开信封,露出里面的信件。

里面足足包了十几页纸,泛黄的名笺印着排排整整齐齐的小字,笔酣墨饱,雄健洒脱。

片刻后,谢景霄读完信,眼眸里是按耐不住的光彩,但很快又暗淡下来。

书信是炉镇的郭师傅寄来。

前半段讲的是自从炉镇重新开炉后,大家很有热情,一切生产都步入正轨,之前的直播,也吸引大批游客慕名而来,在自媒体宣传下,炉镇青瓷重新走进人们的视线里。

后半段却在说,他们小镇最近接到一个大单,但老板要求要创新,郭师傅本想拒绝,但老板的一通话点醒郭师傅。

炉镇青瓷断代多年,感兴趣的人多,但知道的人少,且烧制的大多器皿现在并不实用,现在的青瓷就是网红产品,一阵风吹过,又被遗忘在他们泥沟沟里。

他并不想这样的事发生,更不想炉镇青瓷只做他们那代人的东西,最后断代在他们这辈手里,想创新,但懂行的年轻人,能想到只有谢景霄一个,所以想寻求他的帮助。

看到落款时间,谢景霄眉头蹙紧,这已经是近半个月前的事情。

他将信件小心翼翼收起,正如郭师傅信中提到那样,青瓷从祖辈开始就是同样的烧制方法,同样的烧制器皿,虽然代代都有创新,但无非也是大盘变小盘,花纹变腾纹,虽说郭师傅在创作过程中在创新,可是本质的流程从未改变过。

谢景霄经常揣着的掌上明猪手炉,就是郭师傅的创新,但他们的老板肯定不满足于修改外形,所以这事并不简单。

而且过去一个月,不知道是否还能赶得上。

沉思片刻,他才倏地站起身,对祝桥认真说道:

明天你不用来了。

啊?我下次不创新做菜了!你不要开我!

看到小姑娘差点要哭出来,谢景霄忙摆手解释:不是开你,你的菜很好吃,我要出趟远门,这里暂时不需要你,工资照常给你发,不用担心!

谢谢!祝桥眼角的泪瞬间收了回来,等你回来,我再让你尝尝我的新菜!

好!

第44章

信中 , 郭师傅并没有留下联系方式,只有一个地址,是谢景霄在炉镇居住过的瓷坊。

因为他居住地址的变动, 这封信件已然耽搁多日, 按照原地点寄信回去, 肯定不现实。

时间紧迫,谢景霄没多做考虑,购买了第二日机票,只身前往炉镇。

谢景霄站在上次下车的地方,望了眼山顶。

距离上次来到炉镇,已经是两个月前的事情了, 当时刚刚入冬, 山里面还不像如今这般严寒。

厚重的风雪已然将四周的山峦装饰成素白, 毫无一丝杂质, 隐隐可见高低不一的轮廓, 砖灰色的小镇蛰伏在群山之中, 彷如一张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古朴却拥有底蕴。

谢景霄下意识身体缩了缩, 将衣服的拉锁拉至顶端, 戴好口罩衣帽, 把自己包了个严实,把山中凌冽的寒风隔绝在外。

踩在雪地里,抬头望着山顶, 鼻间呼出寒气,模糊视线,山顶的小房子变成一个星点,若隐若现, 看不真切。

他深吸一口气,深一脚浅一脚地沿着开辟出的小路,向山上走去。

令他奇怪的是,在这个寒冷萧瑟的季节,炉镇的游客还挺多。

走几步,便能看见打开拍照的游客,路边的瓷坊,也纷纷开门营业,有不少网络博主在直播拉坯制瓷。

这里俨然从之前被人遗忘的小村落,变成一方热闹的小天地。

越往上走,人越少,风更大,气候更冷,郭师傅的小院子正式坐落在最高点的那个。

连日的大雪,纵使小路上的积雪,有人定时定点清扫,但还是在铺就的青砖路面上,积攒一层薄薄的冰,更不用说青砖缝隙中夹杂的青瓷碎片,一不留神便会摔倒。

谢景霄足足步行一个钟头才走到郭师傅的院外。

院落跟上次离开时,并没什么不同。

唯一不同的就是上次来时是晚上,他并没发现窗沿边郭师傅烧制的小泥人,齐整整地排列,每个瓷人身上或多或少覆盖着一层薄雪,但却仍然精神抖擞。

谢景霄缓缓抬手,细嫩的白指微蜷着,哒哒哒扣响了沉重的木门。

周围静谧,叩击木门发出沉闷的响声,一层层回荡,惊扰了枝头未离去的麻雀,它们拍着翅膀,打落一树清雪。

半晌,里面都没有动静。

谢景霄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