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堂里说的那句“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这话,李三娘虽然不赞同,但也不否认。
人心都是肉长的,真正的德行高尚,不计较利益得失的人肯定有,但大多数人就只是凡夫俗子罢了。
所以,这为了自己的孩子的利益,而对死了娘的前头的孩子不好,很是正常。
可阿娘死了,阿耶难道不是还活着么?
李三娘摸着露珠儿的头毛,心里头想起了王子恒后娶的外家表妹五娘生下了一个小郎君这件事来。
“王子恒不在意露珠儿,那我就要更在意露珠儿,必要好好养大,让她平安快乐顺遂。”
其实李三娘少时根本就不知道李大兄不是李父亲生的,因为李父对待李大兄和李二兄没什么不同,甚至,李父更看重李大兄一些。
因为李父觉得李大兄“身形魁梧壮硕,办事一板一眼,是为当家长子该有的样子。”
还是李大兄娶妻,需要去拜孙大头的牌位的时候,李三娘那时候才知道李大兄是自己同母异父的兄长来的。
所以,你看,有李父这般把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用心教养长大,也就有王子恒和徐安那般不在意自己的孩子的人存在。
又在心里唏嘘了几句,李三娘才这么迷迷糊糊的睡过去了。
玉娘这般的事儿就是久居长安城的人都很少见,李三娘这头儿琢磨了半宿儿,李家其他人也没少说这事儿来。
李二兄吹灭了灯,赶紧躺进了被窝里去,刚躺下没一会儿,李二兄就叹了一口气出来。
“怎的了?二郎?”
李二兄伸手轻拍了李二嫂一下,示意自己没事儿,然后才回话道:“我就是想着今晚听说的这叫玉娘的事儿来。
我活了这么些年,还真真是没听到过这种事儿来,这是一个人能干出来的事儿?
那可是自己的亲骨肉啊!”
“嗐,二郎,这般的事儿何时还少来着?
就我娘家吴家村,住在山脚下的那户外来的姓王的人家,不就是这样么?”
李二兄起了好奇心,遂就问了下去,让李二嫂详细说说来。
李二嫂摸黑往一旁摸去,感觉小五郎没有蹬被子,才转过头就着窗外的月光看向李二兄:“王家穷困,王大郎到了岁数在乡下地界都没有媒婆愿意给说亲,因着他阿耶早死,是跟着老娘长大的。
你要知道,这寡妇一个人想养大一个孩子,那可不容易。
王婆子年轻那会子守寡,为了生活就做起了半掩门的生意来,就那么养大了王大郎来。”
李二兄瞪大了眼睛,实在没想到怎么是这样?
“怎的不改嫁?若是改嫁了,带着前头的孩子,该是能有人同意的吧?
不过就是给口饭吃,养大了怎么都是个劳力啊。”
“唉,还不是为了村里分的地。
王婆子说自己一辈子不改嫁,分给王家的地先赁出去,待得王大郎大了,再直接分给王大郎就是了。”
李二兄点头,觉得这么办倒也情有可原。
“后来呢?”
“这周围的几个村子,谁人不知王婆子年轻那会子是个半掩门?
所以,到了王大郎该结亲的年纪的时候,可没有人愿意把女娘嫁到他家去。
但这总归得传宗接代的,后来王婆子不知怎么的领来家一个脑子不清楚的女娘,说是远亲那边家里孩子多,养不起了,送过来混口饭吃。
如此,这傻女娘就和王大郎成亲了。
可傻女娘鬼门关上没踏过去,竟是生了孩子后,还没出月子的时候就死了。”
李二兄蹩着眉头,心里有了不好预感。
“这没出月子就死了,就没人去查问查问?”
“乡下地方,谁管呢?
一个无亲无故的脑子不清明的女娘,哪里有人在意了?
还好,生下的这孩子是个女娘,取了名字叫来娣,来娣倒是身体康健,也不傻,王婆子就这么带着来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