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就是做货郎起家的,后来又开了一家小小的货栈,黄四娘小时候就帮家里卖货,对这一岗位也算是极有经验的。
果然,黄四娘在应聘的时候发挥得极好,即便是大着肚子,公司也愿意给她留一个职位——虽然这里面也有向大力在修缮组的缘故,但也是黄四娘被看好才有了这次机会。
黄四娘全程参加了培训和店铺前期的准备,坚持到了最后一刻才决定回家待产。
“好了吗?”向大力从外头进来。
黄四娘嫣然一笑:“正等你呢,准备关门了。”
和小姑娘道别,两人一起往家里走。
向大力问:“今日如何?”
“还不错。”黄四娘的语气有着小小的欣喜,“愿意买的游客还挺多的。”
清河古镇有三家与文创有关的店铺,一家位于一号区的主街,一家位于二号区的戏院旁,再有就是五号区的这家。这家主要卖的就是周围这些工坊里的产品,比如木工作坊里的一些木制小玩具以及小摆件,还有各种小银饰、簪花等等,产品非常多样,而且都是手作,很多东西还是孤品。
虽然价格算不上便宜,但今天还真卖出去了不少。
黄四娘发现现在很多人对于便宜但是常见的东西并不是那么感兴趣,他们喜欢的是独一无二,尤其是年轻的女孩子们。而中老年的顾客往往是给身边的小孩买,则更注重性价比。
“你那边呢?如何?”黄四娘问丈夫。
“就那样呗,还挺轻松的。”向大力憨厚地笑了笑,“教小孩儿,现在的小孩儿都挺厉害的,一说就会。就是手上功夫差点儿,需要我来收尾。”
不像他们那时候,一开始入门听师傅讲,好像要听好几遍才能听懂。
“这是自然,”黄四娘挑起眉,“现在的小孩儿都是读过书的,脑袋聪明。”
所以阿狸一定要好好读书。
就像赵老师说的,读书可以明理,到时候学什么都更快。
夫妻俩一边聊着一边往外走,他们不打算去食堂吃宵夜了,径自回了四号区。阿狸早就已经睡着了,向老娘正在用手机听小说,听得津津有味,一边听一边在椅子里打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