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而在技艺之魂、匠心之诚。
我们坚信,源自华夏大地的精湛技艺,值得被置于奢侈品殿堂的最高处,与世间任何珍宝同辉,甚至更胜一筹。】
这几个公告一出,立刻在互联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赞美和惊艳的固然一大把,但更重要的是,网友们发现了其中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来自于清河织造的那一句“何为华服?”,这句话一语双关,可以理解为奢华衣物,也可以理解为华夏文明之服,那给人的意义和感觉便完全不同了。
很快,就有网友发问:
【是啊,为什么你们时尚圈,不不,不仅仅是时尚圈,为什么我们大家总是觉得国外的月亮就更圆呢?国外的就是‘高定’是‘蓝血奢牌’,穿了就是有地位有优越感,但穿着国内的品牌就一定是掉价的,是廉价的?
这种认知到底从哪里而来呢?】
第122章一飞冲天
相比于之前的各种粉圈争斗, 这个议题显然要严肃很多,而且突破了时尚圈和粉圈的界限,很多其他圈子里的人们也都开始认真在讨论这个话题。
很多被粉丝和路人们视为有深度的kol, 甚至是其他领域的一些学者也都纷纷下场。
其中获得高赞的都认为是华夏近代以来的积贫积弱, 让大家在文化心理上经历了漫长的“自我矮化”过程, 就像是民国的时候大家纷纷以选择“洋装”而作为标榜自己身份的象征。一两百年以来,西方掌握了时尚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其标准成为高级的唯一准绳。
【奢侈品的价格构成中, 原材料和工艺成本占比很小, 大部分是品牌溢价。这种溢价建立在文化权力的基础上——即谁有权定义什么是美、什么是高级、什么是值得。过去百年, 西方通过经济强势、媒体传播和殖民历史, 牢牢掌握了这种权力。
但现在, 是时候将这种权力争取到自己的手上了。
我们的汉服或者说“华服”体系,即历代舆服制度下的精湛工艺,在现代化进程中被打断和遗忘, 成为博物馆里的标本,而非活着的、可消费的奢侈。不是我们的东西不好,而是我们失去了讲述其价值、并让人信服的能力和自信。《风尚》和“清河织造”的努力,正是在尝试重建这种叙事。路很长, 但值得。】
这一条获得了高赞的转发。
还有一位国内还算是比较知名的设计师在评论区很有感慨的回复,其实国内不是做不出好东西,而是市场不认。大家根深蒂固觉得西方的奢侈品牌才是高级,她要感谢《风尚》的这次尝试,而且她也表示“清河织造”这次的出品实在是太出色,出色到可以破除大家的偏见。她希望这是好的开始。
这些很精彩的评论和回复也被营销号截图做成了短视频,在各个平台开始扩散。
大家的焦点不再停留在表面,而开始思索一些更深层的东西。
【说得太好了!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国外的月亮比较圆?蹙金绣、累丝这些工艺, 哪一样不是顶尖的奢侈品?凭什么我们自己的好东西就要被贬低成廉价货?】
【放在以前,那可是皇帝才能穿上的东西!】
【之前嘲笑‘景区汉服’的人,现在脸疼吗?不是东西不好,是我们很多人戴着有色眼镜,自动给国产、传统的东西降了级!e家高定是很美,但清河织造这件蹙金绣披风,论工艺、论文化底蕴、论独特性,哪一点逊色了?甚至更珍贵!刘宇用e家高定来搭配它,恰恰说明在他眼里,这两者是平等的,甚至后者更需要被凸显!】
【其实我也要反省一下,之前听说是汉服的时候我虽然没有发言但心里也咯噔了一下。现在想想,这何尝不是一种思想钢印呢?】
【同意楼上。而且我很悲哀的觉得这种思想钢印还会继续存在很多年。可明明咱们史上才是最辉煌的文明之一,不是吗?】
【身在海外,感触更深。我在国外穿大logo的奢侈品牌时,很多人会看过来,觉得,啊,你真有钱。但当我穿汉服出街的时候,虽然很多人觉得奇怪,但也会有很多人表示惊叹和尊重。后者带来的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是前者无法比拟的。真正的高级,是能代表你是谁,来自哪里。】
【我们不是没有奢侈品,我们是有太多被忽略的、真正的奢侈品,但我们缺少奢侈品牌。只有后者被建立起来,才能抢夺话语权和被认知的渠道。感谢《风尚》和赫妍,让更多人看到属于华夏的高级。支持清河织造和清河金铺,希望你们能真正做成属于华夏的奢侈品牌,站上世界舞台。】
路晓琪一路把评论看过来,忍不住给刘宇发了一条微信:
【高,实在是高!】
真的和他所说的一样,仅仅只是靠两张图片就扭转了之前的舆论劣势,料事如神。
刘宇回了她一条:【不是我高,是你们的东西的确好。下次继续合作啊,路总。】
路晓琪:【肯定肯定,清河古镇随时欢迎你。】
这一波收益的可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