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79o节(2 / 2)

音。

一个院长咦了一声:“这,这是肺部湿罗音?”

录音机里正在播放一段段噪音,对于外人来说,这呼呼呼,喳喳喳的声音就是嗓音,怎么不放歌呢?

但是对于专业的医生和教授们来说,听得出这是人体异常的呼吸音。

等大家听了一遍后,林三七关掉了录音机后,才开口道:

“大家刚刚听到的,就是肺部听诊音,比如正常的呼吸音,包括支气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也有异常的呼吸音,比如干啰音、湿啰音、哮鸣音、胸膜摩擦音等。

像这个湿啰音,听诊的特点是吸气末明显,断续而短暂,类似水泡破裂一样的声间,在场的都是卫生系统的前辈,应该能很轻松区分。

那么我们再细分一下,比如粗湿啰音,也就是大水泡音,常见于肺水肿、昏迷患者;中湿啰音:中水泡音,常见于支气管炎、肺炎。

最后还有一种细湿啰音,也就是听起来像小水泡鼓鲁鲁的声音,就提示肺泡有炎症渗出,比如如肺淤血、间质性肺炎等等。

我说的这是理论,外行可能觉得很难掌握,但是我现在给赤脚医生听这个录音机里的声音。

我天天给他们听,一天听个几十遍,你们说说,这批年轻的赤脚医生记不记得住?咱们医学教育,说白了就是多听多学多记嘛。

以前是医学生去医院里实习的时候,从病人身上听到这些声音,听多了,医学生就记住了,有经验了。

现在听录音机,这听诊更方便,声音更典型,赤脚医生不用再围着医生转,哪怕今年听过忘了,我明年再给他们放一遍听,你们说记不记得住?”

“妙啊!”

有个院长激动地站了起来:

“林部长,这完全可以应用到医学教育上呀,这太方便,也太实用了。”

林三七摆了摆手:

“先坐下,放心吧,录音机和磁带我都会给大伙儿准备好的,咱们医学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嘛。”

呵呵呵~~~现场众人都轻笑起来。

王喜东这时候也收起了听诊器,开口道:

“阿友妈,你这是肺里发炎了,体温也有385度,还是比较重的。”

做儿子的黄阿友一听便慌了:

“阿东,那怎么办?肺炎了,你能不能救救我妈?多少钱我去借。”

其他村民一听,也是一片哗然,议论纷纷起来。

就算是各大医院的院长们,这时候也皱起了眉头,脸色也郑重了起来。

肺炎,对于六十年代的农民来说,等同于是急症,甚至是绝症。

在没有医生,没有药品的农村,死亡率超过一半,如果是老年人肺炎,几乎就是九死一生。

王喜东其实内心也有点紧张,但他想起培训时,老师说过,医生一定要冷静,哪怕装也要装得冷静。

毕竟医生先慌了,那结果就是病人更慌,完全有可能被活活吓死,而不是病死。

“阿友,不要急,以前肺炎是严重的毛病,现在不是有我吗?你放心,有我在,你娘不会死的。”

王喜东安慰完村民,这时候又转头对老太太说:

“阿友妈,你得肺炎了,现在我手里有最好的消炎药和退烧药,你只要每天按时吃药,我保证你一星期内就能药到病除。”

老太太刚刚还在抹眼泪,觉得自己快要死了,现在一听便高兴了。

能活,谁想死。

“阿东啊,有药吃就好,就是药不要太贵啊,我们吃不起。”

林三七这时候问向旁边的西广省人民医院的李院长:

“李院长,你们治疗一个肺炎步骤是怎么样的?费用大概是多少?”

李院长轻声回道:

“肺炎是需要住院的,然后要验血拍片,有条件要上青霉素,如果没有青霉素就用土霉素。贵一点大概要50元左右,便宜点也起码要30元。”

一个x光片就要10元,青霉素价格更贵,不是普通人看得起病的。

工人还好,有公费医疗,厂里多少能报销一些。

农民则完全只能等死,几十元钱是他们不能承受之重。

王喜东站起来,拿出一个纸袋袋,往里面装了10粒头孢呋辛。又在另一个纸袋里装了6粒布洛芬。

“阿友,这是两种药,一种是消炎药,另一种是退烧药,都是一次一粒,一天两次,千万不要忘记。实在记不住就再来问我。另外,你们家里应该有折耳根吧?”

黄阿友连连点头:

“有有有,新鲜的,晒干的都有。”

折耳根就是鱼腥草,其他地区的人闻之色变,觉得是全世界最难吃的东西,但却是云贵川地区老百姓最喜欢的野菜。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