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泰来又道:“不过我看到,凤阳巡抚兼总督漕运的职差空缺了出来,这也是个好去处。”
凤阳巡抚兼总督漕运这个位置,算是内地巡抚里面地位最高的一档了,按官场惯例,升迁为侍郎或者尚书非常容易。
就好比边镇里面的宣大或者蓟辽总督,很容易就能升迁为兵部尚书。
而且凤阳巡抚兼总督漕运驻地在淮安府,位于运河南北交通要道,经常接待过往官员,极为方便积攒人脉。
所以当不上吏部左侍郎的话,凤阳巡抚兼总督漕运就是非常不错的弥补。
赵焕有点不确定的说:“这样的位置,未必容易吧?”
林泰来笑道:“新的天官马上到任了,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
以吏部尚书的职权又能烧什么火?当然是任命几个重要官职,以彰显新官威权。
回头就争取让你成为新天官的三把火,顺势而为岂不美哉?”
两人正说着话,忽然有吏部杂役跑过来通知说,新天官已经完成上任手续,现在召开部议,请林考功回去开会!
林泰来心里“卧槽”了一声,王老混子刚上任就要开部会,这是什么官僚主义作风啊。
自己躲在翰林院,就是想着王不见王,让刚上任的王老混子多几分威风。
没想到王老混子这么想不开,非要让自己回去开会。
于是林泰来对赵焕说:“今天就谈到这里,我现在就去与天官打个招呼。”
然后就起身离开翰林院,前往吏部去了。
其实在上次廷推过后,吏部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召开部议了。
毕竟新的天官人选已经出来,其他人就不再方便代理权限,有大事要等新天官上任以后再定。
当林泰来走进厅内时,吏部三堂以及其他各司郎官都已经到了,正在坐着闲谈。
林泰来扫视了一圈后,对着主座上的新天官王世贞简单行了个礼,然后也坐下了。
没说什么多余的闲话,他和新天官不熟,当初提名也是出于一片公心。
随即林泰来对文选司郎中陈有年说:“你不是任满了么?怎么还在呢?是不是舍不得文选司,所以赖着不想走?”
陈有年不想搭理林泰来,但林泰来的话太难听,如果传出去很容易引发不良误会,影响形象。
便解释道:“须得将铨选事务与正堂交接完毕后,才好离任。”
大明体制实行的是一把手责任制,选官工作的部级一把手是天官,司级一把手是文选司郎中,两个一把手总要有一个在任,维持铨政正常运转。
如果天官和文选郎同时缺位,那就比较麻烦了。
所以陈有年要等到新天官正式上任后,才能离任。
不过陈有年也没预料到,王天官来到如此之快,本来以为半个月后才能到任。
结果很多事情还没办利索,郁闷指数再增加百分之五十
“快些办理交接!我等着你走呢!”林泰来热心的对陈有年嘱咐道。
陈有年心里一片悲凉,感觉自己像是一个丧师辱国的败军之将。
先辈铸就的吏部江山,真就坏在自己手里了!
林泰来又转向同样是新上任的左侍郎刘虞夔,随口问候道:“幸会幸会!久仰久仰!”
刘虞夔温文尔雅的对着林泰来笑了笑,没有说什么。
然后林泰来又很真诚的问道:“我有个问题想了半个月,一直也没想明白。
你突然空降我们吏部为左堂,背景到底是谁啊?”
刘虞夔:“……”
你林泰来是不是有毛病?有这么直接当着面问的吗?
其他人也都挺诧异的,林泰来这个人平常姿态都是高高在上,面对谁都是仿佛能看穿你的一切,不屑于听伱哔哔。
怎么在刘左侍郎这里,问出了这样浅白的问题?
其实林泰来也没办法,他在刘左侍郎完全没有信息差优势啊。
刘虞夔这位左侍郎才三十八岁,可能是当今朝廷里最年轻的三品大员。
但他的资历一点都不浅,升迁也是一步一个脚印上来的。
之所以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主要是进圈太早了。
从小就是神童,十六岁乡试亚元,十九岁考中进士,三十岁做皇帝讲官。
三十多岁就升到了正三品,现在又迁转为吏部左侍郎。
不过在历史上,这个看起来像是天降猛男的人物,却属于“默默无闻”的那种,
一是因为此人太低调,不像申大、王二那样黑材料满天飞,林泰来都不稀得翻了。
二是此人英年早逝,连续为父母守制两次,四十五岁自己也挂了,没留下什么个人素材。
所以穿越大能如林泰来,对于刘虞夔也没掌握多少资料,只能尽可能在现实中试探了。
刘虞夔愕然过后,向北拱手,答道:“我到吏部,自然是为皇上效力,这就是我的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