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话事人 第669节(2 / 2)

称得上本分。

「家父想问你,怎么办?」申用懋问道。

林泰来似乎很无所谓的随口答道:「凉拌!」

申用懋愣了愣,「好歹是一个尚书没了,你一点都不关心后面的局势发展?」

林泰来便答话说:「皇上本来正以宋纁官职为棋子,与清流党人角力。

清流党人为了门面也好,或者为了团结也罢,不得不力保宋纁。

可是现在宋纁突然去世,这个棋子就等于是瞬间消失了。

对清流党人而言,这其实是一个利好,不用再花费资源去死保宋纁了,同时左都御史陆光祖的官职也能保住了。」

申用懋疑惑的问道:「等等,为什么宋纁去世,陆光祖就保住了?」

「这里面原因请你自己思考!」林泰来说。

如果看到皇帝现在很烦清流势力,就认为皇帝恨不得清流势力全部消失,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万历朝前三十年混朝堂,就需要明白一个基本原理——清流势力其实是万历皇帝亲自扶植起来的,目的是为了钳制内阁权势。

毕竟在万历皇帝心里,有个叫「首辅张居正」的童年阴影。

国本问题虽然重要,但对内阁的制衡也很重要,从这个逻辑出发,万历皇帝是不会让清流势力彻底被清除的。

对比嘉靖皇帝在「大礼议」的表现可以看出,万历皇帝在「国本之争」中的主要动作是拉扯,而不是直接政治清除。

那些在国本之争中陨落的大臣,也更多的是被情势所逼,而不是被皇帝主动政治清除。

所以宋纁去世后,另一清流势力大佬陆光祖就安全了,肯定会被慰留下来继续当左都御史。

最后林泰来总结说:「总而言之,陆光祖安全后,清流党人再无后顾之忧,可以放开手脚了!

他们不会放任这个斗争高潮随便过去的,他们一定会尽力扩大影响。

他们会用舆论逼迫首辅、内阁、礼部在国本问题上表态,或者直接进行强力弹劾!」

申用懋正听的入神,忽然又听到林泰来转而说:「所以,后面的局势跟我有什么关系?

热闹都是内阁、礼部的,我只是一个醉心于铙歌艺术、为了新衙门选址而奔波的人而已。」

申用懋感觉自己脑子不够用,迷茫的说:「若以后的局势与你无关,那家父让我急急来告知你,又是何故?」

林泰来思索一

番后,猜测着说:「也许是令尊预感即将遭到猛烈攻讦,所以暗示我准备出手帮忙?

毕竟令尊身为首辅之尊,拉不下脸面求我这个小辈,所以只能通过你暗示了。」

申用懋想了想这种可能性,点头道:「莫须有。」

林泰来便娴熟的报价道:「你回去告诉令尊,只要让给我一个工部左侍郎位置就行了,这很划算吧?

我先前答应过翰林院陈学士,让他去工部避避风

头,正好一并办了。」

申用懋:「……」

老爹说不想搭理林泰来,林泰来说后面局势与他无关,真是信了你们的鬼!

如此申用懋得了准话,就回去复命了。

及到次日,林泰来没有去研究铙歌艺术,也没有为了选址而奔波。

他一大早就来到了吏部,对王天官请示说:「我认为今天应该召开部议,推举一下工部堂官的人选。」

王天官有点诧异的说:「宋尚书尸骨未寒,现在就推举后续人选有点着急了吧?」

林泰来强调说:「他又不是在任上去世的,先前已经被罢官了,我们吏部推荐后续人选,与他去世无关!」

看林泰来着急,王天官就传话下去,让相关官员都来开会。

王天官宣布了会议主题后,吏部左侍郎刘虞夔提议说:

「工部左侍郎曾同亨年资深厚,又兼劳苦功高,早该升尚书,不过朝廷未得虚位而已,如今他升为尚书可谓是顺理成章。」

林泰来想了想,最终还是没有反对刘虞夔的提议。

众人都略感诧异,这位曾同亨有个弟弟叫曾乾亨,可是标准的清流党人,你林泰来居然没有发言反对。

曾同亨是嘉靖朝中进士的老人,在工部当了很多年左侍郎,又亲自在寿宫现场督工数年,论资历、功劳确实早该升尚书了。

所以曾同亨是那种被朝廷上下公认应该升工部尚书的人,硬要逆着舆论阻拦的话,非常败路人缘,会付出很大代价,完全不值得。

虽然林泰来答应过陈学士,帮忙将陈学士调到工部或者刑部,但一个工部左侍郎就够了。

真犯不上为了陈学士,付出巨大代价去争夺工部尚书,两人之间的关系还没到那个份上。

王天官事先和林泰来通过气,知道林泰来的想法,所以也不拖节奏,又开口道: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