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不是书房里伺候的丫鬟才能用这招。
琳姐儿耐性好,这么十来年下来,磨出来的墨也是相当高质量的了。
她和沈寄熟谙,知道她爱用磨到哪个程度的墨。
也知道她待自己一向疼爱包容。此刻一切信手拈来,很是从容。
沈寄怀这一胎比较安分,不像芙叶反应特别的大。对此,她自然是大为庆幸。
“琳姐儿,回头你母亲到了,你把她请进来。我有事和她说。”
“是。”琳姐儿乖巧应下。
忽然想起来多半是说自己的终身大事,耳根便有些泛红。
就不如之前从容了。
王氏到了以后得知沈寄找她,赶紧便进来了。
琳姐儿则被沈寄打发出去。
“大嫂,您找我什么事儿啊?”
王氏看这个情形,心头已经有点数了。
琳姐儿的事经了大嫂的手就更稳妥了,不会有人能指摘她对庶女不够尽心。
信哥也是十五岁的人了,又在东山书院读书。
本身还是秀才,更是家中独子。
接下来就是要操心他的婚事了。
一个好媳妇,三代好儿孙。这个儿媳妇的人选至关重要。
有个肯善待人的好名声在外,那些夫人们才会肯将精心养大的女儿嫁过来。
沈寄搁下毛笔,“是琳姐儿的事。你既然托我打听,我有些想法和你先沟通一下。坐吧!”
“哎!”
沈寄把自己对琳姐儿婚事的想法说了。
因为最近她频频安排琳姐儿在来探望的、既富且贵的夫人面前露面。
她有些担心王氏误会了。
如果相府真的有打算,有一些只有空壳没有实权的人家,想来其实不吝于舍出一个嫡子的。
可那样的婚姻,一切都是建立在利益上的。
再说了,魏楹也绝不会去扶持一个已经跌出一流的世家的。
“我的意思是门当户对还是要的,可以尽量在有意科举的人家里找。”
这句话就是将勋贵排除在外了。
勋贵的职务十之八九是恩荫的,一般比较高。
其中也不乏自身能力突出能大放光芒的。譬如林子钦、阿隆这样的。
但绝大部分是躺在祖先功劳簿子上,吃喝玩乐的。
而且魏楹从各方面考虑,不愿意和勋贵人家联姻。
王氏道:“我跟大嫂的想法是一样的。”
她既然不打算用婚姻大事卡琳姐儿,便很是随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