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已经是沈家妇,只要不是太过分的事, 也不可能总让沈寄给她出气的。
沈寄道:“说就说吧, 嘴巴长在别人身上。难道为了别人,让自己孩子不好过?”
昨天小豆沙还下河游泳了呢。
虽然一开始是背着大人, 但沈寄知道了也没有说她什么。
左右穿着衣裳,四周还有锦障遮着呢。
别说,小丫头游得还挺好的。
她这一路吃吃吃,抱起来明显发现重了不少, 如今游泳减减肥也好。
只是这么玩上十天半月的,估计她就不是小白富美了。肯定会晒得黑乎乎的。
沈寄这话其实也是说给汪氏听的, 汪氏不喜回淮阳她知道。
其实她自己也不喜欢回淮阳,但肯定是得回去的。所以何妨有底气一些?
自己露怯了,别人肯定是要想踩你的。这就是人性,欺软怕硬!
汪氏如果强硬一些,她那小姑子哪敢那么猖狂?
汪氏想了想,没再说什么。
“大娘,小豆沙大概也就是这几年畅快日子过了。尤其在华安这样的经历,一辈子怕也就这一回。咱们何妨纵着她些?你看娴姐儿现在,就是出门在外,也不敢像当姑娘时那么恣意了。你说的压一压她性子的事儿我想过了,是要压一压的。不过,不急在此时。”
“你一贯是有主见的人,你心头有数我也就不多说了。”
夕阳西下,沈寄被小豆沙拜托看着幺儿、幺女。
“你甩开他们要干嘛去?”
“娘,我约了小虹还有隔壁王丫丫一起去挖野菜。不好带弟弟、妹妹一块儿去的。带去就什么也做不了了。”
小豆沙这几天过得相当的接地气,玩儿得很是开心。
沈寄一早就给她准备了几身在乡间穿的衣服,颜色深一些的棉布做的。
穿着吸汗又透气,也不会显得和村里的小姑娘差距太大。
就是小饺子、小莲蓉这会儿穿的也全都是棉布的衣服。
小虹和王丫丫、小豆沙的打扮是差不多的。
王二叔从京城回来之后。拿着沈寄送的银子,不但修了青壮大瓦房,还买了好几辆车开起了车行。生意也是越做越大。
如今儿子在镇上打理车行,他就在乡下当老太爷养老。
小孙女丫丫和胖孙子都是因为魏家带了孩子回乡,被送回来给作伴的。
“好,那你先去挖着。回头我们出来看你。”
沈寄把两小哄到跟前喝糖水,小豆沙便挽着挎篮、偷偷摸摸溜出去了。
在门口碰到小亲王和娴姐儿摘了一大把野花回来,看她这样就问道:“做贼去啊?”
小豆沙道:“挖野菜去,顺带挖些蚯蚓回来喂鸡。怕被小弟、小妹发现而已。姑姑、姑父进去坐吧,娘在。”
小亲王点头,“知道,路上遇到你爹和胖哥去书院了。”
本来是让他们俩去胡家住的,那边条件自然比村里任何一处都好得多。
可两人还是觉得住得近些好。便在王二叔家住下了,一应的用具都是他们自带的,住着其实也不错。
要不然两人也不能在窗口看到魏楹和沈寄带着小豆沙遛弯消食了。
小虹和丫丫出现在门口,喊了声‘魏家姑姑’、‘魏家姑父’,然后招手叫小豆沙快一点。
娴姐儿和小亲王便站在地坝里目送她们仨走远。
地坝左侧还有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啄食。这鸡也是王二叔家的,看小豆沙喜欢就送过来给她喂着玩儿。
她喂鸡的时候,两小就会站在一边看着,偶尔还嘻嘻哈哈跑去捉捉小鸡。
但是看到母鸡出来护仔,他俩就会赶紧扭头跑。
娴姐儿道:“小豆沙好适应王家村的生活啊!”
小亲王道:“我也觉得自己挺适应的。”
娴姐儿失笑。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连葱和蒜苗都分不清的人,说他很适应村子里的生活!
喝着糖水的两小抬起头来,甜甜一笑,“姑姑、姑父——”。
两人将他们抱到腿上,小亲王道:“我从来没见过大哥如此闲适、放松的样子。”
之前在路上也没有这样过。清明哥的事儿解决了,可能只是一方面而已。
娴姐儿道:“别光说大哥了,大嫂也是一样的。”
沈寄道:“就跟王爷你在魏家长大,对魏家感情挺深一样的道理嘛。”
说话间,挽翠进来禀道:“夫人,胡统领发现一个男子在外窥视宅子,神态不善。他请示夫人要不要问问是怎么回事儿?”
沈寄挑眉,“不用,告诉里正一声就好。”
神态不善?他们在王家村应该没有什么仇人哦。
而且回来之后她也很注意约束下人,不管是丫鬟、小厮、管事婆子还是家将,都不应该会在外头仗势欺人才是。
他们都二十多年没回来了,这些年一直寄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