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78章(1 / 2)

“陈师也这样觉得?”

知韫也不觉得意外,只道,“前几日奉常与太史上了折子,同样忧心今岁的气候过暖,阿父已召重臣廷议。”

农耕乃国之大事。

既然它仰赖于天时,那么秦国自然会有一批人才专门研究它。

或多或少总有点成果的。

“如此,臣可安心了。”

陈辛二人见知韫神色自若、并无太大的忧愁,暂且放下心来。

也是。

脚下踩着的可是秦国的地。

秦王与秦廷重臣,若为敌对阵营的对手,自是虎狼一样的存在,但若为同一阵线的队友,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他们只管带着农家弟子教导农学院的新弟子、安心研究种地,其余事,自然有秦王和秦廷重臣担着,若连秦王也无能为力,他们的力量于大势就更是杯水车薪。

“只盼旱情来得晚一些。”

知韫慨叹道,“只要五月之前未有旱情,就能保住今岁的麦收,余下的再进行抢收,损失便在承受之内。”

感谢郑国渠已彻底完工。

《史记?河渠书》载:“渠就,……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

一钟,即六斛四斗,换算下来,大约是亩产一百七十多市斤。

这已是难得的高产。

再加上这四万余顷为关中腹地,无论是新式农具还是种植方式都是推广得最快的一批,粮食产量还要再高些。

永无凶年,当然是夸张绝对。

遇上个大灾或兵祸、天灾或人祸,大饥都是轻的,直接人相食。

但实话实说,抗风险能力确实要上涨许多,毕竟,总不会一年两年三年都有旱涝蝗灾之类的要命事。

这就真的是天要亡我了。

(心酸微笑jpg)

不过该做的准备也得做。

如今秦国各郡县的粮仓暂且不提,咸阳仓、栎阳仓、霸上仓、成都仓等几大粮仓都还算充裕,吕不韦和巴清也正在想尽法子用奇珍异宝从六国贵族手中购置粮食。

陈粮也无所谓。

反正他们自己吃不完,真有灾情也少有舍得拿出来赈济庶民的,不如卖点给她们秦国,若有灾民,秦国来赈。

——粮食运输的损耗极大,与其汇入几大粮仓,不如在秦国边境就近贮存,无论是作为日后征战三晋之地的军粮,还是赈济流民的赈灾粮,都更方便些。

当然,戎胡贵族也没放过。

蚊子再小也是肉,只要是能用来饱腹的,她们秦国都不嫌弃。

左右在他们眼中珍贵异常的瓷器、琉璃都是秦国制造。

知韫掩去一些不方便说的,挑挑拣拣地粗略讲了几句。

——安心种地。

陈辛与陈相却在听到她的话后,又是松了一口气,又是提起了心。

“粮食,他们也卖?”

陈相不免咋舌,“给秦国?”

颅内有疾否?粮食这种要紧的东西也敢卖给秦国,这不是资敌么?

“那倒不至于。”

知韫摆摆手,“谁家大量买粮食是大张旗鼓、明明白白地打着自己的旗号的?这不是平白给自己添乱么?”

——就算是股市上收购散股,不到一定比例都得保密不是?

买卖是商业。

商业嘛,自然要用商业手段,比如,披个马甲、套个娃。

本国的勉强能搭上话的贵族、游商,隔壁国的能七拐弯八抹角地扯着那么一星半点关系的贵族、游商……

反正跟秦国没关系。

再者,六国的贵族多于牛毛,哪个城池没个贵族,谨慎地打一枪换个地方,卖了他们还得帮秦国数钱呢!

陈辛和陈相:“……”

这就是商业吗?

将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害怕jpg)

不过,既然他们现在都是秦国人,看着秦国对别人使这招……

那没事了。

(微笑jpg)

第856章 大秦(70)

暮春夏初,天气越发炎热。

一日连着一日的晴朗天气,鲜有落雨的时候。瓦蓝的天空瞧不见一丝云彩,也感受不到一缕风,空气浓稠得仿佛被压缩凝固,闷的叫人透不过气来。

咸阳的气氛渐渐沉重起来。

观测天时气象的、驻于田垄之间的,各自忙碌着应对几乎可以确定的旱情。

“天行有常。”

荀子看着天际那耀眼灼目的烈日,“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养备而动时,尽人力矣。”

咸阳学宫难得的寂静。

倒也不是学子们一个个都出师了,而是学宫近来新开了一堂“实践课”,学子们都被分成小组去社会实践了。

身为祭酒的荀子很赞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