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79章(1 / 2)

“好一个徐明庚。”赵都云咬牙切齿,怒意无从发泄,抬脚将这传信的小厮踢在地上,“我说他在北瑛王府的底子下这样张狂行事,还能活到现在,原来是个吃两家饭的贱奴!”

侍从问道:“郡王爷,如今怎么办?可要杀了?”

赵都云冷静下来,稍加思索:“留自然是留不得,如今,需要他采买的东西也都齐全了,他早是无用的贱命。只是我才在宫中有些立足之本,可不能和朝廷命官暴死的案子扯上干系。”

“近来他不是同许多官员结了梁子么?”赵都云冷笑一声,“去添把火,别让他死得太好看。”

“奴才明白。”

“慢。”赵都云叫住了抬腿要走的侍从,“联系莲州那边,把玉春楼的痕迹做干净。留谢辛辛一命,别的都杀了。”

受命的奴才心里有些犯嘀咕,都知道谢掌柜是郡王爷打小的执念,这事要怎么办才好呢?

不日,京中不知哪儿得来的消息,传徐明庚有意巴结宰辅,为自己谋个京官做,甚至有人传徐明庚若得逞,第一件事便要奏请皇帝以司马懿为鉴,“不以功次定朝位”。谣言甚嚣尘上,北瑛王旗下大皇子派多为建国老臣之后,此刻人心惶惶,皆不明白王爷为何无所作为。

北瑛王爷倒是很有定力,敏锐地察觉到其中有人作祟,默不作声,只想静静看戏。

可王爷坐得住,下面的人可坐不住了。御书房里,弹劾徐明庚的帖子堆成小山,再落一根头发都得崩塌。

御书房里,自然也有人觉得困惑。院首太监霍必恩此刻正斗胆问着:

“皇上,近来为何心情这么好啊?”

霍必恩想问的,其实是为何朝中这样乱,龙颜反而甚悦。按说徐明庚的官衔不大,又多生事端,若是以往,皇帝早就罢了他的官了事。

可他哪敢过问政事呢,只得这么在边缘试探一下。

天子之心,谁能看明白?皇帝微微笑了笑,说:“投石入水,方知池中有些什么鱼。否则平静无波,朕如何知道他们心中还存了几分社稷?”

霍必恩似乎懂了,又似乎没懂,讪笑道:“这就是北瑛王府那小子说的办法?”

皇帝笑容一肃,瞪了他一眼。

吓得霍必恩跪下去低着脑袋:“奴才该死。”

皇帝任他多跪了一会儿,才道:“你也是宫里的老人了,知道宫中眼多耳杂,现在不该说的,就少说。”

霍必恩谢了圣上教诲,慢慢地起身,才觉过味来。什么叫“现在不该说的”?意思是皇上有意在未来将那陆二公子摆到台面上来?

才揣度着,外头有个小太监进来跪了礼,瓮声瓮气地说:

“陆清和求见圣上,称有要事要禀。”

霍必恩一咋舌:“皇上。”

皇帝点点头:“他这是准备活了。传。”

太监们从内到外一声声传了下去:

“传,陆清和觐见——”

“传,陆清和觐见——”

“传,陆清和觐……”

陆清和静静等在几道鎏金腾龙缠纹立柱之外,手中是谢辛辛亲手核算的玉春楼与宣王府之往来账本,市舶司徐知监亲自奉上的赵都云采买铁矿、硝油、药材的文书,以及那日邓船工打捞上来的生铁兵器。

这些东西虽未构成严谨的证据链,以证明赵都云在暗中策划谋反,却足以说明赵都云用心不轨。

更何况还有孟安,若孟安能为人证,便能证明赵都云在邺州铁厂为己谋私,滥用公职,若能证明这些铁器与邺州铁厂有关,才是最关键的证据!

小太监对他一扬手:“您请吧。”

才要进去,却冒出个气宇不凡的大太监,衣料贵气,不似旁人,张口调就起得高高的,喊了一声:“等一会儿——”

小太监打了个颤,手忙脚乱地拉着陆清和站在一旁,堆着笑道:“公公若有要事,您先请。”

陆清和直着腰,凛然地望进这个宦臣的眼睛。这公公被他瞧得发怵,只当他不大通宫里的规矩,迅速抢在他前面进了御书房。

眼看这位陆公子周身萦起冷气,等那公公走远了,小太监才解释:“这是大皇子身边的近侍白公公,咱们还是不得罪的好。”

“咱们若走在他前面去,后头不定招什么事端呢。让这一时,叫这位公公先进去,圣上若怪罪下来,也是骂他不知礼数,罪名在他头上。”

陆清和知道这是他们在宫中的处世之道,只是品着这层意思,越品越不对劲起来,忽叫一声:“不好!”

大皇子的近侍公公,想必和宣王府也有交情吧?为什么非得在他前头进御书房?

于是拔腿上前。

小太监见他非要和这位公公争个先后的架势,慌忙伸手拦住:“哎,您看着气度不凡,何苦和我们这样的人争长短?”

陆清和顾不得许多,只说:“若让他先觐见圣上,我下次可再面圣,就不知到什么时候了。”

小太监听不懂他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