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北宋穿越指南 第1134节(2 / 3)

奇怪,反问道:“黄州的士绅,与我河北士绅何干?”

谢衍哑然。

他觉得士绅与士绅,属于同一个阶级,应该彼此庇护才正常。

但阶级的定性只是广义的,而现实却是由一个个的人组成。

老子一个河北籍的官员,抓你一个黄州大族怎么了?你鱼肉百姓赚再多钱,又能分润多少给我?

尤其是你们以前眼高于顶,自认为靠山过硬,都不给老子好脸色看!

现在想来巴结?

晚了!

不仅老子懒得理你,就连你儿子找我儿子踢球,我儿子都中暑在家不奉陪。

拿你的人头,换我的官帽,这多划算啊。

又过数日。

谢堪盯着新一期的《大明旬报》,瞠目结舌,久久不语。

谢衍问道:“怎么了?”

谢堪咽了咽口水:“首相疯了。”

谢衍连忙凑过去看报纸。

却是内阁以皇帝的名义颁布圣旨,让京城所有的侯缺官员,以及今年刚过观政期的新科进士,通通暂编为巡察御史,到全国巡察消减吏员、取缔童工、整顿慈善机构等情况。

谢衍暗道牛逼。

这些暂编巡察御史,尤其是侯缺官员充任的巡察御史,估计会发了疯的跑去地方郡县立功。

什么官官相护,什么相同阶级,有老子外放实缺重要吗?

反正朝堂前三排被杀光了,前十排也没剩几个,新班子都是太后和首相的人,你们背景再硬能硬得过皇帝?

大不了跟新贵相关的世家大族,咱们绕开不查便是了。

若真有为了博出位不要命的狠人,甚至还会故意碰瓷新贵所在家族!

朝廷即将放出来的,是一群见人就咬的疯狗。

谢堪叹息:“咱爹恐怕要睡不着了,得赶紧完成一大堆政令。官不聊生啊。”

谢衍乐得直笑。

谢堪瞅着报纸咂咂嘴:“就连新科状元,都被暂编为巡察御史了,这还是大明开国以来头一遭。邓相公年轻时就以铁腕著称,现在是雄风不减当年啊。他真敢用治理地方的手段,来治理这整个国家,一点都不怕搞出乱子来。”

傍晚,谢以勤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他跟儿子们讨论起这件事情,颇为感慨道:“朝中那些变法新贵也是人,邓相公这是在自断根基。十年之内,邓相公若是还不病死,估计会被变法同僚逼得辞官回乡。哪有这般刚猛的?他终究是没做过中枢重臣。”

谢衍说道:“爹,你也没做过啊。”

谢以勤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一群疯狗放出去,肯定有变法新贵的家人被咬。敌人还没干掉,邓相公就对自己人挥刀了。”

谢衍撇撇嘴。

第10章 那些官员在争什么?

如今规模稍大的报纸,基本是旬报、双旬报和月报。

他们在一座城市设立总部,又在其他城市设立分部。先设计出固定的版面结构,由报社总部编辑稿件内容,再通过电报传输稿件给分社,约定好时间一起印刷销售。

电报传输稿件虽然成本高,但只要销量上来了不成问题,而且跟电报局进行长期合作有优惠。

真正的缺点,是电报传不了配图。

因此但凡有配图的新闻,要么是报社总部印刷的报纸,要么就是靠人工送去分社的!

《易报》那篇报道山西煤炭童工的新闻,明显处心积虑准备已久。甚至相关考察团还没去山西,那些漫画配图就已经送往各省分社了,否则时间上根本来不及。

文章发表的第二旬,舆论战终于爆发,反击的报纸非常多。

但反击的力度不够,甚至带着点求和的味道。

因为《易报》文章占据着儒家大义,占据着道德高地,身后还有朝廷撑腰。

这该如何反击呢?

一种角度是通过童工自身来博同情。声称如果矿山、工厂不聘用童工,这一大家子的收入就会锐减,最后全家都陷入饥饿赤贫状态。

一种角度从技术方面来诉苦。比如拿矿山来举例,深层开采的地下矿道很窄,只有童工可以快速出入,相比起成年矿工具有天然优势。

甚至,反击文章在求和的同时,还带着一点威胁的意味。

他们提出,如果不使用童工,全国各大煤矿必然成本飙升,而且还会导致大量减产。

到时候,煤价也会跟着涨。甚至煤矿的突然减产,高价也不一定能买到煤炭。大城市的百姓会缺煤用,无数工厂也会缺煤用。老百姓不但买煤更贵,买布、买铁也会更贵,如此种种恶果。

这类反击文章很多,支持的文章同样多。

支持的文章,跟《易报》那篇文章一样,基本都是站在儒家大义和道德角度论述。只有个别报纸,才说童工抢了成年工人的饭碗,并且导致大量儿童夭折、残疾和病弱。

“是不是吵得很精彩?”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