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自然是之前喂鸡鸭时剩下的饲料,但对于团团圆圆来说,在冬天时有吃的就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每年冬天,不只是村里的老人容易死亡,流浪在外的猫狗更是如此。
做完这些之后,姜鹿溪开始和面做馒头,她在案板上撒了一些面粉,然后手上也沾了一些,将醒好的面团放在撒了面粉的案板上,姜鹿溪开始揉面。
等将面团揉成手腕粗细的长条时,姜鹿溪开始均匀的将其切开,切面也是一项技术活儿,要切记快准狠,这样切出来的馒头才能均匀好看。
将长条切成长方形的馒头形状后,姜鹿溪将它们分开,开始了第二次醒面,二次醒面的馒头是最好吃的,一般只有自己在家做时才会这样做,如果是卖的馒头,为了节省时间,第一次醒面的时间是会去掉的,他们会先把馒头切好定形,然后再去醒面,等醒好了后直接拿到锅上去蒸,这样要省很多时间。
但这样做出来的馒头,是没有二次醒面的馒头好吃。
一次发酵由于醒面的时间太短,发酵的酵母没有足够的时间产生风味物质,跟二次发酵的馒头相比,口感会会差很多。
这一点经常吃馒头的人应该是能感受到的。
特别是以面食为主的北方人。
之所以很多买来的馒头没有儿时自己家做的馒头好吃,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为了能够更快的赚钱,传统的手艺沾染上利益,偷工减料也就在所难免了。
在用布把馒头盖住,让馒头继续在案板上醒面的时候,姜鹿溪则是给大锅里倒上水,然后开始烧起了锅来,等把大锅里的水给烧开后,这边的馒头也已经醒的差不多了,姜鹿溪在蒸屉上放上布,然后把馒头放进锅里开始蒸了起来。
她这一次要走十天左右呢,怕蒸一锅不够奶奶吃的,姜鹿溪整整做了两锅的馒头,等这锅的馒头蒸好之后,姜鹿溪又蒸了一锅。
而也就这时,时间也从下午来到了晚上。
星辰密布,半圆的月亮出现在天空之中,已经掉了叶子的树枝在空中被寒风吹的来回摇晃,树枝上的乌鸦也发出了一两声叫声。
姜鹿溪将家里为数不多的肉拿了出来,然后切成了丁,配合着酱豆和辣椒炒了一大盘酱豆子,不论是夏天还是冬天,酱豆子都是能放的东西,这一大盘,也够奶奶吃不少天的,将这些都做完之后,姜鹿溪走出了厨房。
“奶奶,吃饭了。”姜鹿溪道。
到了这里,姜鹿溪去深城竞赛考试前要做的事情总算是做完了。
看着要做的事情不多,但也不停歇的做了一天。
还好程行给她放了一天假,要是没有这一天假期。
她想要在周一之前把这些事情全部做完,每天晚上都得忙到深夜不可。
吃过饭的姜鹿溪走出院子感受着院子里呼啸的寒风,她双手捂在嘴边哈了口气,然后搓了搓手,不知道为何,闲下来之后,她忽然想知道现在的程行在干什么。
现在的程行也没有闲着。
他在写着《安城》高中部分的最后一章。
这章写完,《安城》也就即将来到收尾的阶段。
将近三个月的时间,这部重生后重新精雕细琢的作品,也终于快结束了。
高考落幕了,陈行的学生时代结束了。
陈行最终没能追到程青。
他想起了高三秋天时的那次告白。
遗憾吗?胆小的暗恋者。
后悔吗?越界的示爱者。
《安城》第二卷,青春的高阳完。
程行敲下了最后一个字,然后吐了口气。
《安城》字数最多,也是学生时代描述最多的第二卷总算是写完了,重写后的《安城》总共有三卷,这最重要的第二卷有整整十多万字。
第三卷的收尾是最少的,只有四五万字。
下个月,基本上《安城》就能写完。
程行保存章节后关上了电脑。
今天周六,或许是有段时间没跟程行团聚一起吃顿饭了,程船跟邓英也从公司里早早的回来,然后邓英下厨亲自做了一顿饭。
饭桌上,程行对着程船与邓英道:“爸妈,后天我得去深城一趟。”
“你去深城做什么?”程船放下手中的碗和筷子问道。
“这次有个省竞赛,学校里派我去参加作文这一科的竞赛,比赛的地点在深城,到时候学校会带着我们过去。”程行笑道。
“真的假的?”程船与邓英闻言后惊讶不已。
省竞赛,那应该得学校成绩最好的才能去吧,毕竟代表的是学校的荣誉,他们可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这个成绩在一中排名倒数的孩子能去参加这种比赛。
“你们这是什么表情?至于这么惊讶吗?又不是其它学科,只是作文的比赛,再怎么说你们儿子在语文上还是有不少天赋的,别忘了我写的文章可上过省文化报呢。”程行一看自己父亲跟母亲这种样子就感觉很好笑。
这就跟前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