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几十岁的人了,也忍不住探过桌子,对最右边的孔林赞叹道:“孔校长,你们安城一中好样的。”
而其他几人看到余立春这幅模样,也都要重新审视孔林的地位了。
市经济再好有什么用,他们教育系统比的是成绩。
你每年经费那么多,还不如一个落后的安城中学成绩好。
这不更是耻辱吗?
不只是台下的人震惊,台上的人也很震惊。
安城,可是徽州省经济倒数的城市。
这个安城一中,他都没有听说过。
但不论有多惊讶,他还是把下面的成绩念了出来。
下面前十名的学生,都没什么悬念了,都被几个教育大省的学校收入了囊中。
而此时,台上的领导放下手中的数学竞赛的成绩单,拿过了作文组的成绩单。
“下面揭晓本次七省一市作文组竞赛的成绩。”
他认真地看了一眼,确定没有看花眼之后,道:“本次七省一市作文组竞赛成绩排名第一的是,徽州省安城市安城一中,程行。”
“他的作文题目是《我从父亲口中听说过他》。”
轰!
当第一名又出现在徽州省安城市安城一中的时候。
底下的所有人再次沸腾了起来。
别说其它省市的人,就连徽州省本地学校的人也很难相信,如果说姜鹿溪获得了上次数学竞赛的第一,因为人是名不见经传的安城一中,还给他们留下了一些印象的话,那这个程行,他们就真的听都没听说过了。
上面的领导示意下面的人安静,然后让人把程行的这篇作文发了下去。
而本次竞赛阅卷组语文组的领导,一位文学院的教授,则是拿过话筒说道:“作文不像是其它科,其它科都有标准答案,该给多少分就给多少分,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但作文,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作文的评选是最难也是最容易出争议的地方,这一次的竞赛规模是旷古空前的,有那么多优秀的学生参赛,肯定会诞生很多篇优秀的文章,我想,到时候肯定会很难评选,也会出现非常大的争议。”
“但争议只有第二名和第三名。”
“第一名,是没有争议的。”
“我想,大家应该听听这篇文章。”
老教授拿着草稿纸,读起了程行的这篇散文。
“那是我第一次见他,却不是第一次听说过他,在进入校门之前,父亲跟我说过,你会遇到一名戴着眼镜,身材矮小的老师,他不只是你的老师,还曾是我的老师……”
“他说,要是没有老师愿意来,他就一个人教整个学校的课,要是有老师不愿意教低年级的,他就去教低年级的学生。”
“有人问他,为什么您一个大学生,会甘愿留在这贫穷的小镇上去当一名小学老师,他说他见过外面的光是如何的亮,便不想让他们的人生也永远的暗淡下去。”
就这样,在老教授包含感情的朗读声中,读完了程行这篇没有任何华丽辞藻的散文,当台下的人看着桌上程行的散文,听着老教授读完之后。
所有人都知道,这篇作文,确实称得上第一。
如此,安城一中此次竞赛,便在最重要的两个竞赛上,夺得了两次第一。
这是所有人都想不到的。
包括孔林。
但这,却是事实。
……
第111章 愣
对于程行的这篇作文,感触最深的是一些北方贫困城市里的老师,比如徐新建,对于他们这个年纪的副校长来说,哪个不是从最底层教书育人升上来的,那个时候但凡考上大学的人,就没有一个选择待在家乡发展的,但他们却选择留在贫困的家乡,扎根教书了几十年,这一路的艰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程行散文里的那名老师比他们更伟大,他们好歹还在城市里比较好的学校发展,但是程平却选择留在了最为贫穷的小镇上,不仅教的是最难教的低年级,而且还承担了一二三年级的语文和数学两个学科,算是把小学最难教的几个年级的教育全承担了,那时候镇上的小学是没有英语的,只有语文跟数学。
认真地看完程行的这篇散文后,徐新建沉默了许久,然后对孔林说道:“老孔,真羡慕啊!本来以为你们学校出一个姜鹿溪就够令人意外的,没想到还出了这么一名学生,看完这篇文章,真让人感慨啊,还有,这竟然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学生写出来的。”
孔林也同样如此,虽然学校里对程行跟姜鹿溪两人都很期待,但对孔林来说,他还是对姜鹿溪的期待更多一点,也认为姜鹿溪是唯一一个有可能以数学成绩能排进这次竞赛前二十的学生,因为这两年多以来,姜鹿溪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去年的省竞赛,也获得了一等奖,他觉得,姜鹿溪发挥正常,二十名之内希望很大。
对于程行,虽然也抱有期待,虽然他上次月考时的作文获得了满分,甚至如果是在省级的竞赛上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