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朝政局动荡改朝换代之时,北朝的局势却较为平稳,北朝能有如此安稳的数十年,要归功于一个女人——北魏文明太后冯氏!】
拓跋珪、拓跋焘等人都有些好奇,天幕不是说新帝是拓跋濬吗,怎么变成了太后掌权?
两汉的太后们也很好奇,不知这位同行做了什么,居然能得到天幕的肯定。
【文明太后冯氏出身北燕皇族,她的祖父是北燕末帝冯弘,北燕灭亡后,冯弘逃亡高丽,他的儿子冯朗、冯邈投降北魏,官居高位,冯朗就是冯氏的父亲。】
冯弘:灭国之仇不共戴天,你们居然帮着北魏安定朝局!
【冯氏出生不久,她的父亲就因一件大案被牵连诛杀,年幼的冯氏被没入掖庭成为一个普通宫女。但她并不是无依无靠的罪臣之女,她的姑母在拓跋焘的后宫贵为昭仪,对她多有照拂。冯氏聪明好学,在姑母的教导下,熟读诗书,精通文史,眼界广博。】
【文成帝拓跋濬继位后,封冯氏为贵人,两年后,十六岁的冯氏被封为皇后。同年拓跋濬封长子拓跋弘为皇太子,赐死长子生母,拓跋弘被放在冯皇后膝下教养。】
评论区
“无痛当妈!”
“在北魏后宫还是不要生孩子的好,李氏生了孩子丢了性命,冯氏没有孩子反倒成了最后的赢家。”
“这个政策也太荒唐了,冯太后居然因为没有生孩子,才有机会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痕迹。”
这一刻不知有多少女子被触动,即便贵为皇后太后,依旧免不了成为男人繁育子嗣的工具……
【拓跋濬幼年时常跟在祖父拓跋焘身边,被称为“世嫡皇孙”,早早便参与政务,深得拓跋焘的宠爱。】
【拓跋焘在位期间四处征战,导致国力空虚,百姓生活困苦。拓跋濬继位后实行怀柔手段,休养生息,安抚民心,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鲜卑贵族贪婪腐败,与汉族平民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拓跋濬多次下诏制止鲜卑贵族的不法行为,却没有多少成果,民间起义此起彼伏,愈演愈烈!】
【拓跋濬在位期间,北魏内部斗争也很激烈,陇西屠各王景文、建宁王拓跋崇、永昌王拓跋仁、外戚杜元宝等宗室贵族纷纷起兵谋反,北魏王朝动荡不安……】
拓跋焘不敢置信的看着天幕提到的几个王爷,这可都是他视为心腹的左膀右臂啊,怎么会背叛朝廷呢?
拓跋崇是拓跋焘的亲弟弟,在他平定北方之时,长期驻扎于漠南地区,防备柔然的进攻,镇压卢水胡。
拓跋仁是拓跋焘的亲侄子,骁勇善战,颇有乃父父风。多次带兵南征,击杀宋军将领刘康祖,镇压盖吴起义,官至征西大将军。
杜元宝则是拓跋焘的表弟,拓跋焘想不明白,他们为何会背叛魏国!
拓跋晃却为自家儿子担心不已:“算下来,濬儿登基的时候才13岁,一个被权臣拥立的小孩,会有多少人服他呢。”
拓跋仁:我们鲜卑人向来讲究能者居之,陛下你在位的时候,我们都愿意拥护你,但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凭什么凌驾于老子头上!
拓跋崇:宗爱那个阉竖都能拥立皇帝,我们都是皇族,为什么不能更进一步!
拓跋焘突然意识到,拓跋氏皇族虽然在中原立足,但鲜卑贵族的思想都还停留在草原上。他们保持着落后的部落制思想,无法适应中原的封建制度。若是无法改变他们的思想,拓跋氏早晚会被其他民族赶出中原大地!
他突然想到天幕曾提及的一个词——汉化!
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鲜卑人从游牧民族变成中原王朝!
【公元465年,拓跋濬病逝,他在位十三年,终年二十六岁。留下的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北魏朝堂……年仅十二岁的皇太子拓跋弘继位,冯皇后升职成为冯太后!】
评论区
“拓跋濬死后,要在灵前焚烧他生前的衣物,当火光燃烧,悲痛不已的冯皇后突然扑向火中,多亏侍卫反应及时,才从烈火中救出了冯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