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你就知道了。”
还整得挺神秘。
“现在说说呗?”
“说啥说,好几个月没见面了,小别胜新婚,你是一点儿不想我啊?”
哦,这事儿呀。
那是有点想的。
行吧,工作的事,明儿再说!
……
第二天早起,家里厨师没到呢,只能洛清微掌勺了。
进了前院厨房,见灶台上放着西红柿,黄瓜,茄子,豆角。
还笑,“这咋到了几千里外了,还是老家的老四样儿啊。”
沈默也笑,“老家的人一大半都是闯关东过去的,本来也吃的差不多。”
也是。
大早上的,“那蒸馒头,再做个疙瘩汤?放两个柿子。拌个黄瓜菜,酱个茄子?”
豆角留着晚上吃,得出去买肉去,也不能只吃素的呀。
“没发面吧?我去买些馒头回来得了。”
姜勇和柱子就住在门房的外屋,能让沈默去买馒头嘛。
姜勇说他去,柱子跟着认路去了。
没一会儿,买回来十个开花大馒头。
“哎哟,人家这馒头蒸的可真好。以后省事了,不用在家里蒸馒头了。”
刘姨做饭,哪哪都好,就是面食上不太行。也不是所有面食都不行。
不用发面的,都做挺好。
就是需要发面的,就丢手艺。
还不如李嫂子会蒸馒头呢。
齐省这边儿不愧是馒头之乡,这个面食,是好。
等到饭做好,菜上桌,吃上了。
洛洛先感慨了,“妈,你今天做的疙瘩汤咋这么好吃呢?菜也好,这黄瓜味儿真好……”
是,疙瘩汤里的西红柿好,黄瓜味儿也特别好。
手艺好的基础上,菜好,味道差不了。
咦?
洛清微突然反应过来了,沈默昨晚上说的今儿她就知道了的事。
她就看沈默,一看那表情,果然是。
第130章 碱地也是宝
上辈子,到后来,乔南迁做到一地长官以后,家里的食材就是特供的了。有后勤专门采购,用什么,家里的厨师开单子,每日有人送上门。
其中就有一种特别的品种,碱地水果,碱地蔬菜。
是在碱大的地里种的水果和蔬菜,虽然产量不如正常菜地,但差距不大。口感上那可差的不多了。
二零二零年左右,在那些大酒店里,一盘碱地柿子,也就拳头大的西红柿,切开摆一盘子,啥都不放,就那行端上桌,敢要一千块钱一盘子。
就知道那差别有多大。
别说那种就是农民自己家菜园子种的,一样的品种,到市场上卖,碱地的菜,比别家要的价高一倍,还是更好卖。
再一想,台县最有名的是啥?是那三百万亩盐碱地呀!
这要是改造好了,那可是金山银山。
“咋发现这个商机的?”
洛清微好奇得不得了。
沈默边吃着饭,就提他这几个月的调研成果呗,“这不是正赶上蔬菜水果都丰盛的时节嘛。下乡都是在老乡家里蹭饭,我不白吃白拿,都是给饭钱的。这个慢慢都知道了,老乡就挺爱招待的。
刚开始又是鸡又是鱼又是肉的,没大感觉,只是觉得桌上的素菜更好吃,还以为是老乡手艺好。
后来才发现,到哪里吃饭,蔬菜都好吃。
我一想,那也不能所有人的手艺都那么平均吧。
就留了心。
后来吃当时的水果,我就发现了,水果也格外好吃。
我就查资料,到省城开会的时候,还到农业大学头问过,确实是碱地的蔬菜和水果更好吃,这都是有科学依据的。
我就问人家农业大学的教授,什么条件下能种菜,什么条件的地能种水果。碱大到什么程度,苗就得烧死,活不了。
碱大的地怎么治理。
种别的菜来不及,回来我就安排人,找了片碱不太大,长着草的荒地,开出来种上秋菜,土豆萝卜白菜大葱,这边也冬储,秋收得十二月,来得及。
试一季看看。
如果菜收成可以,春节前刚好可以往京城发菜,正好能赶上卖个好价钱。
能成的话,明年就组织开荒种菜,搞养殖业,同时治碱。
这是个慢工出细活儿的大工程,就得花时间一点点磨。”
那是,治碱这事儿,啥科技都得一点点来,别说现在还没啥科技能帮忙呢。土地改良,就得靠着时间,急不来。
“那些碱厂子,不管?”
管肯定是要管的。
“熬碱不是问题,还当治碱了,也给农民增加收入了。但是垄断就是问题了,刻意压低收购价,就成剥削了。这不行,咱这地界儿,不能养资本家。”
“那你打算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