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唐天将军 第151节(1 / 2)

这不就是暗指玄武门吗?

李隆基眉头一皱,右相说得在理,如果李瑄连连大破吐蕃,该给什么封赏。

更何况他还要用李瑄去西域给接连向东扩张的大食一个教训。

“退朝!”

韦坚还想反驳一句的时候,李隆基吩咐退朝。

李林甫的话,成功调动李隆基多疑的性格。

陷入矛盾的李隆基,要再想想。

同时,皇甫惟明的调任,也因此搁置。

“七郎料事如神呐!”

宋国公府,李适之知道这件事情后,立刻去拜见高力士。

高力士现在沉迷于推广活字印刷术和雕版印刷术,经常回府邸。

他请李适之入内,一番谈论后,决定答应李适之的请求。

下午,高力士又回到兴庆宫中。

“力士,今日不是你当值,怎么回宫了?”

李隆基和杨玉环在龙池旁垂钓,旁边还放着加糖的冰镇西瓜。

炎炎夏日,有西瓜的清香,让李隆基在这个夏天更加舒服。

“老奴交待一下印刷事宜,就想回来再侍奉圣人。老奴年过花甲,也不知道还能侍奉圣人几年。”

高力士颇为感触地说道。

“我与力士,才是真正的共同白首啊!我也不似年轻之时,只是不知后人如何评价我。”

李隆基回想小时候就与高力士相遇,数十年眨眼而过。

他虽追逐长生,但心里清楚那种虚无缥缈,才想着安享晚年,他迟早会尘归尘,土归土。

“圣人开天辟地,武功直追太宗皇帝,千古之后,后世必会追慕您的功绩。”

高力士向李隆基说道。明明是恭维的话,听着却如真心一样。

“还不清楚呢!力士,我想任用李七郎为上将,许多大臣反对。听右相的话后,我又觉得李瑄连连立功后,不好封赏。准备过几年再提拔他。”

和往常一样,不顺的政事,李隆基都会与高力士谈论。

“这个……请圣人恕老奴直言……”

高力士欲言又止,向李隆基请求道。

“力士与我尽可直言!”

李隆基摆了摆手,要高力士只管说。

“七郎虽年少,但圣人却年老。虽圣人能长命百岁。然功业之事,还是要抓紧呐!今七郎爵不过县男,勋不过轻车都尉。每一战功,逐步以爵位升迁即可。更何况七郎文采斐然,从江南行可以看出七郎有治理国家的能力,等功劳更大时,还可以召入朝中,辅佐圣人。并非一定是节度使掌权,可以先将皇甫将军调回来,让七郎知节度事,待立大功,再将其调回来,亲自授予双旌双节。”

高力士近前,慢声慢语地向李隆基表述。

暗指圣人立功要抓紧。已花甲之年,再等几年,那要等到什么时候,还能超过太宗皇帝吗?

李瑄的勋与爵离最高级还差得远呢!

而且真要平定了吐蕃,可以调到朝廷。

朝廷可是熬人的地方,这有什么顾虑呢?

高力士这番话是李适之告诉他的,也是顺着李隆基心思去摸。

“三郎,你看七郎从边塞带回来的瓜果多好,以后一定让七郎带更多没见过的东西回来。”

与此同时,杨玉环拿起一块冰凉的西瓜,放在李隆基的嘴边。

“在内,能为我分忧者,唯有力士!”

李隆基吃一口美人递来的西瓜,所有郁闷一扫而空。

他险些被误导!

“三郎,鱼上钩了……”

杨玉环轻轻拉了拉李隆基的衣襟。

“咻!”

李隆基提起鱼竿,一条美丽的锦鲤挂在勾上。

杨玉环像小女孩一样雀跃。

李隆基笑得合不拢嘴。

高力士也露出微笑。

……

翌日,朝堂上。

李隆基入座后,中书舍人要禀告日常事宜,却被李隆基挥手制止。

“右相,左相!你们拟订诏书,将皇甫将军调回长安,免去节度营田支度等使,拜兵部尚书,封临泾县子。免去李将军左千牛卫将军,都知兵马使,临洮军使。拜西平郡都督,升左龙武卫大将军,任陇右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兼陇右支度大使、陇右营田大使,其余官职勋爵不变。”

李隆基开门见山,下达任命。

这是命令,没有商量的余地。这就是李隆基的权势。

副大使,知节度使。是代行大使之权,处理一切军事、赏罚、调动、任命。实为“上将”!

“启禀陛下,臣认为李将军年龄与资历不足,需……”

一名监察御史出列,他以为还和昨天一样,没想到他的话没说完,李隆基就从座位上站起来,打断他的话斥责道:“吐蕃如此欺我大唐,你想阻挠军功吗?来人,轰出殿外!”

羽林卫收到命令,立刻出列,将这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