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唐天将军 第384节(1 / 2)

使其杀公主而反。

李瑄吓唬安禄山一下,只是延迟安禄山一年的行动。

安禄山需要军功,东北的将领也需要边功。

安禄山认为他挑衅奚族、契丹很隐秘,不会被发现。

他将身边不是心腹的人,通通调离,任用心腹。

安禄山用人不在乎出身,只要能为他出谋划策,哪怕品德再恶劣,他也会启用。

李瑄遗憾静乐公主和宜芳公主魂断异乡。

和亲本已是不幸。

宜芳公主离开长安,至虚池驿时,悲伤难抑,在驿馆的墙上题下了一首诗:“妾心何所断,他日望长安。”

瘗玉埋香,终无机会。

李瑄有把握揭穿安禄山,但他不能揭穿。

安禄山,是李瑄的机会!

否则,将来会有更多的百姓死在兵灾之祸,或者被冻死饿死。

“现在整个天下都在用兵。”

裴宽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前不久,夫蒙灵察推荐一个叫高仙芝的将领,为安西四镇节度副大使兼都知兵马使,并率领一万士兵再次进攻小勃律。

李隆基应允!

四镇兵马与吐蕃大战,两镇兵马与奚契丹大战。

李隆基还让剑南节度使呈进攻态势,尽量拖住吐蕃在剑南能兵力。

也幸亏当今为募兵制,军中的粮食由节度使解决,才能使大唐这么力度的用兵。

但是朝廷每年的衣赐、赏赐,越来越多,再加上李隆基挥霍无度,哪怕税收很多,大唐的国库一直处于见底的状态。

“左相不必多虑!一劳永逸,休养生息。”

李瑄用他都不信的话,向裴宽安慰。

裴宽只是点了点头,不再多说。

龙池旁聚集的权贵越来越多……

第220章 上不疑我,勋章制度

当所有王公大臣、皇子公主悉数到齐后,李隆基带着杨玉环,从沉香亭而出,到达龙池边。

宴会的位置,就在龙池的东北,距离沉香亭不远。

“拜见圣人!”

由于不是朝堂,所以人对李隆基躬身一拜,称呼圣人。

“平身!”

李隆基抬手示意众人免礼。

奚族、契丹叛乱,并没有让他多扫兴。

在李隆基看,东北的所有部落加起来,国力不及吐蕃的一半。

他们只不过仗着广袤的平原和苦寒之地,唐军想彻底征伐不易。

李隆基相信不久后,安禄山就能传来捷报的消息。

杨玉环先端坐在提前准备的榻上,在人群中看了几眼。

李隆基来到公卿之间,近距离问候王公大臣。

他主要是见一见退休的老臣,和一些富有才艺的臣子,向他们问候,以展现自己的平易近人。

“摩诘,改天一定再为我写副字……”

李隆基特别关照文坛领袖王维,走到王维面前的时候,要起字来。

“圣人口谕至,臣会立即动笔!”

王维拱手回应。

李隆基拍了拍王维的手后,又来到李适之面前:“宋国公如此精神,可以重新为相了!”

“臣只是身体还行,为国家办事的时候,一定会有欠缺的。”

李适之立刻婉拒道。

“可惜!”

“父子皆为国之栋梁,七郎也算是继承宋国公了。”

李隆基笑着说道。

“唉!圣人还是太纵容七郎了,怎么能将朔方和河东的兵马交给七郎呢,以至于现在长安流言四起。七郎也是,他竟然对老臣说‘上不疑我’,如此骄纵,怎么们统领河朔两镇!”

李适之向李隆基说道,诚惶诚恐。

“哈哈,我确实信任七郎,宋国公多心了,七郎一定有能力统领河朔。再说,正值与吐蕃交战,七郎成为河朔的边帅,更容易指挥河朔的骑兵。”

李隆基哈哈一笑。

他听到“上不疑我”这四个字,没有感受到丝毫骄纵,而是一种赤胆忠心。

有异心的人,说不出这四个字来。

李隆基更安心让李瑄统领兵马,将西北两边交给李瑄。

“既如此,待平定吐蕃,一定要收回七郎河朔兵权啊!”

李适之向李隆基请求道。

“宋国公好好在家享福,我有分寸。”

李隆基安抚李适之。

岁寒知松柏,还是宗室的大臣靠得住。

李适之与李隆基又谈论一些家长里短,不再打扰李隆基。

刚才的话,都是李瑄让李适之说的,李适之对李瑄言听计从,按照计划,碰见李隆基的时候,将这番话说出来。

一刻钟后,李隆基问候一圈老臣后,回到首坐,与杨玉环坐在一起。

而王公大臣们也各自落座,欣赏歌舞表演,宴饮美酒。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