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唐天将军 第478节(1 / 2)

“父亲多想了。杨慎矜不会影响我拜相。我帮助杨慎矜只是因为他掌握御史台和太府,对我今后有大用。否则以他的行径,我必然饶不了他。”

李瑄拉住李适之的手。

他对李隆基画的大饼够大,没有人能阻止他拜相。

从河东回来,或许就是卸下节度使,相位加身的时刻。

“来……为父也弹奏一曲。”

李适之微微一笑,起身与李瑄调位。

“九霄环佩,好琴!”

看着琴身上的篆体字,李适之夸赞一句。

……

翌日,兴庆殿。

结束千秋节假期,大臣们流连忘返。

朝会前,刑部侍郎萧隐之问身后的韩朝宗:“怎么样了?”

“史敬忠已经招了。”

韩朝宗神色不自然地回道。

“是不是……”

萧隐之故意停顿一下。

“是的!”

韩朝宗回答道。

他知道萧隐之想说“图谶”这两个字。

此时,李林甫看向萧隐之。而萧隐之向李林甫点了点头。

李林甫心神大安!

三年了,他终于要扬眉吐气一回。

吉温的事情先不谈,他在御史台还有耳目,他知道吉温没事。

柳绩已经死了,无凭无据,他相信吉温能顶得住。

这一次,李林甫要看李瑄的脸成猪肝色。

第261章 宰相肚里能撑船

李瑄的身份,不位于两班,而在于武臣之首。

不论是谁投来目光,他都岿然不动。

杨慎矜心中慌乱,想得到李瑄一些提示,但李瑄对杨慎矜视而不见。

吉温此獠,软硬不吃。

可他毕竟是五品官吏,今日需在朝会上,向圣人禀告。

“陛下至……”

“拜见陛下……”

随着监礼官的呼喊,李隆基被拱卫至龙榻上,文武百官向李隆基一拜。

“众卿平身!”

李隆基示意大臣们平身。

千秋节过得很畅快,令李隆基竟有一种不想早朝的感觉。

等十月过后,李隆基想着到华清宫温汤。

百官会随行至华清宫,也要上朝,但那却是李隆基最轻松惬意的时刻。

这两年因为战争和琐事,加上华清宫新建宫殿,他未去华清宫。

现在华清宫的新建筑已经修成,他今年一定要前往。

朝会一开始,本要先处理中书门下的事务。

但萧隐之起身出班,向李隆基拱手一拜,道:“启禀陛下,臣有本奏!”

“萧侍郎请讲!”

李隆基抬手,让萧隐之直言。

“臣奏御史中丞兼太府卿杨慎矜与还俗僧人史敬忠一起夜观天象,论图谶之学,似是要谋逆天命,恢复隋室。”

萧隐之向李隆基奏道。

他是最先揭发史敬忠的人,自然要由他先上奏。

他的言辞狠辣,直接将大逆不道的帽子扣在杨慎矜的脑袋上。

李林甫为安全起见,没有亲自下场弹劾杨慎矜。

他担心李瑄这小子还有什么怪招。

一石激起千层浪!

由于京兆尹缉拿史敬忠的时候,颇为隐秘,文武百官还不知道长安发生这么大的事情。

所有大臣都将目光落在杨慎矜身上,有的转而看向李瑄。

上次的御史台案,杨慎矜与李瑄站在一起,拔除李林甫的爪牙。

文武百官理所当然地认为杨慎矜是李瑄的人。

萧隐之弹劾杨慎矜,醉翁之意不在酒。

现萧隐之等大臣突然跟李林甫搞在一起,这里面没有李林甫的影子,他们是不信的。

萧隐之上面还有直属上司裴宽,如果没有李林甫撑腰,萧隐之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找杨慎矜的麻烦。

谁都知道,受李适之的影响,裴宽与李瑄之间的关系不同凡响。

龙榻上的李隆基,好心情一下子荡然无存,他横眉怒目,大喝一声:“杨慎矜何在?”

他主要是被“图谶”和“恢复隋室”这几个字刺激到了。

隋朝都灭亡一百多年了,作为隋炀帝子孙的杨慎矜竟然还想着这种歪门邪道。

“臣在!”

杨慎矜应一声后,立刻出班跪在大殿中央。

他心中忿怒,亏他这么相信萧隐之,把萧隐之当朋友,现竟然出卖他。

萧隐之是长安唯一一个知道他与史敬忠交往的大臣。

之前因与萧隐之一起查办御史台案,又得知萧隐之不与李林甫为伍,所以杨慎矜对萧隐之没有防备。

“杨慎矜,大唐对你一族不薄吗?你的兄弟都身居高位,你想干什么?”

李隆基向杨慎矜质问道。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