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去把他们的改装救护车开上;最后一刻,姚医生不知最终是为了良心还是前途,冲回医疗所门前、刚好来得及跳上救护车。
小杨的车最早出发、也最早到达,开到阿尼村入口就开不进去,林医生焦急得很,ct车长88米,宽25米,更不知如何开进现场,调是肯定调整不了车龙。
只好让ct车在阿尼村口的县道上停车等候。他带着张静先进去为患者分类。
暮色四合。
很多年轻人都往外、或是往自家冲,剩下的都是些行动较慢的老年人,偶尔有些青壮年见自家老人没跟上,又回来找。当地话的叫声他也听不懂,只好凭经验朝着哭叫声最尖锐最集中的地方去。
大概两三个篮球场大小的平地上,果然见到一个倒塌的木架子,周围还有几个高高的架子,燃着熊熊火焰,成为主光源。
小平地上大概集中了五六十人,不知是村委还是驻乡民警,组织着男人们抬起那架子,而被架子压到的估计有七八个人,还有一些人坐在旁边哭嚎,声音响亮,估计是自行脱险的烧烫伤患者。
年均急救人次超过700名的林医生,刚才在车上已穿上急救包里的反光背心,一边跑向中心现场,一边叫道:“请无关人员迅速离开!”
可惜不知是否普通话影响力不大,大家反应不强烈,该看热闹的看热闹。
林医生只能迅速为目力所及的伤者,按start法执行检伤分类。并让几名看起来清醒些的女人,去村口见到穿同样反光背心的人,便带来这里。
林医生向无线电报出:“绿标患者1-13号,多为表皮烫伤与轻度咳嗽,目前暂时未发生人员踩踏,但中心木架子尚未移开,可见约10名名黄标以上患者。……好现在木架子已搬开,张静,跟我记录生命体征。”
外科护士还在秦风的车上,现在几人刚刚到达阿尼村口,拿着东西冲上山坡,幸好大家已在这边呆了两个星期,要不高原反应起来就麻烦了。
林医生进入到被架子砸伤的人群里。起码有四至五名外伤患者,还有一些被木架子套在里面,吓得呆掉了似的。
“老年女性,烧伤合并颅脑损伤,意识模糊,gcs 8分,头顶部出血活动,标记红1号,张静,你先用纱布按住。秦风,你来。”
“青年男性,大腿开放性骨折伴动脉喷血,标黄1号。护士止血带止血、协助固定!”
“中年女性,呼吸困难伴颈静脉怒张,叩诊鼓音——张力性气胸,标黄2,小戴!”
……
后面来的秦风几人、已穿着反光背心,由一名妇女引了过来。
秦风先检查了红1老奶奶的伤势。
头皮开放性创口伴休克、但颅骨未见骨折、且未出现脑疝,加压止血后、插管通气后交由内科护士建立静脉通道输液,并监测体征。
他便转而先快速检查红2号:另一名呼吸困难的颈椎损伤患者,颈动脉微弱。
那名患者成侧趴卧姿,颈部可见向前异常弯折,查体明显c3-4骨折,这角度无法正常合上颈托。
见林医生与外科护士在救治黄1腿骨折加大出血患者,内科护士继续监测红1、小戴也在为某患者插管;正无人可用之际,见此时李叔与终于肯来的姚医生,把改装救护车上的简易担架一同抬了过来。
秦风迅速叫他们把担架放患者身边,让两人与他合力,他固定头颈、姚医生扶着胸腰、李叔托腰臀,三二一将患者翻至担架上,调整为仰卧位,又迅速合上颈托。
“能听见我说话吗?”
男子眼皮颤动,喉咙里发出咕噜声,但没有应答。
查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但呼吸频率只有8,氧饱和度已跌至89。考虑高位脊髓损伤,导致的自主呼吸抑制。
他又低头看向男子的胸部和腹部起伏情况——几乎没有同步运动,提示膈肌功能受损,进一步支持高位颈髓病变的判断。
姚医生也看出,问:“我来插管?”
他在诊所几年没插过管,特别是这边都不是可视喉镜。
秦风哪敢让他来弄,肯来现场帮忙就好了。
“姚医生,刚才林医生已联系120,现在县医院已派出救护车,请您看看在场红、黄标老年患者中,有没有这几天检查过心肺肝肾有特殊问题的,赶紧通知负责人,及在张静这份表上写下来。”
“张静,把表交给姚医生,你建立静脉通道。”
一边已拿出弯型喉镜,检查口腔状况,准备插管。
姚医生一看,的确是以前在学校才用过的那些落后东西,只好转而听从他的建议。
秦风查口腔无异物,软腭完整,声门可见度尚可,迅速插入导管,确认位置后连接便携呼吸机,氧饱和度缓缓回升至92,呼吸12次,收缩压100,估计这人起码七十公斤。
“甲泼尼龙2克加生理盐水500毫升,静滴每分钟40。监测三联征,记得跟你说过的,掉到多少